“家国情怀”是中国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
一、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自宋代岳飞词《满江红》。几句词表现了作者视“功名”如“尘土”,却渴望与云、月作伴,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
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多写军旅征戌。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诗写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首二句写汉家重兵接敌,充满战斗必胜的信念。后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为国牺牲的豪情。
五、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一共七首,本诗是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大概作于李贺辞官回昌谷后。这十三首诗或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或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闷。本诗是第五首,应是诗人读书有感所作。
七、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诗句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