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中,路遇歹徒行凶,欺凌弱小,有太多的人选择事不关己,明哲保身,扭头走了。有的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只是围观,连帮忙报警都不愿意。还有一部分人,脸上看起来很同情,但是没有采取行动,如果这时候有人出来帮助受害者,他们也会跟着伸出援手,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侵害被制止,恶人被控制!这就像一堆干柴腐草,单纯的在野外被风吹日晒、雨打雪侵,最终会化为一堆腐土;如果你放入一根火把,这堆柴草也会燃起冲天大火,驱散冷漠,带来温暖!邪不胜正,是永恒的!我们要学孙悟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性情,多积善行,多行仁义,以报天地、祖宗父母生养之恩,如此才不负世上一遭!古圣先贤早就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有这般胸襟的人,才堪大任!试想如果唐僧孙悟空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绕过很多麻烦,那么就算师徒到了灵山,菩萨和佛祖敢把大乘佛经传给他们吗?正因为孙悟空这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性情,菩萨才点化他保唐僧取经,这难道不是菩萨的深谋远虑吗?诸位看官可能会说,悟空保师父是理所应当,可事实上有些妖怪并未直接招惹唐僧师徒,只是侵犯了别人的利益,按一般人的观点,完全可以赶路要紧为由,推脱不管,一走了之,可孙悟空偏偏跟这些妖怪不共戴天,扫妖除魔,仁至义尽!有些看官会提出来,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一点,别急,往下看!
《孙猴巧行医》这一集里,唐僧师徒路遇朱紫国,看到皇上出的招医榜文,细打听,才知道国王的金圣娘娘被妖怪赛太岁摄了去,致使国王染病,这悟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之心顿起,施妙手医好国王,又三番五次不辞辛苦,终于救得金圣娘娘回宫。难道孙悟空不知道救人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还要冒很大风险吗?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这难道不是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本性使然吗?这一点从本质上就区别于社会上的一般冷漠看客、庸庸碌碌的过客、以及其他占山为王的妖魔鬼怪,这也是他能成为斗战圣佛的原因吧!
再看《计收猪八戒》这一集,猪八戒只是欲强娶高小姐,并未惹唐僧师徒,还是唐僧师徒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终于保得高小姐一家平安,唐僧借此因缘,又收猪八戒为徒。试想,如果唐僧师徒是庸碌过客、冷漠看客,推脱一走了之,就不可能有猪八戒这个徒弟,取经团队就少了一个帮手,菩萨对猪八戒前期的点化嘱托就要落空,那这样的唐僧师徒到的了西天吗?到了西天能得到佛祖菩萨的认可吗?经会传给他们吗?
所以,人生天地之间,要想有大成就,就必须有顶天立地的胸襟,有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性情,不然,也只能像没有引火的柴草一样,世上一遭,终化泥土,白费了一个人身!
(本文原创)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沉吟网 评论于 [2022-04-19 23:22:31] 回复
西游记中孙悟空行侠仗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