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故事摘抄 正文

出版宇宙人-当诺贝尔文学奖 搭上《阴尸路》

jellybean 2022-02-17 故事摘抄 403 ℃ 0 评论

出版宇宙人-当诺贝尔文学奖 搭上《阴尸路》

左起,一般书籍开本的视觉文学、合订本(Trade Paper Back)及comic的一般规格。(郑衍伟摄)

出版宇宙人-当诺贝尔文学奖 搭上《阴尸路》

D&Q创意总监Tom Delvin。(郑衍伟摄)

出版宇宙人-当诺贝尔文学奖 搭上《阴尸路》

D&Q直营书店,左半部皆为视觉文学,右半则是小说与非小说,包含帕慕克、艾可、温德斯等人的影像书写。(郑衍伟摄)

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娄的Drawn & Quarterly,可说是当今英语世界最重要的视觉文学(graphic novel)专业出版社之一,笔者心仪已久。同样出身魁北克,以幽默短篇进行旅行书写的国际大家居?得立勒,创作过从深圳、缅甸到耶路撒冷的现场纪实,都是由D&Q出版。而台湾读者熟悉的《鬼太郎》作者水木茂,在该公司旗下出版的作品,则多是他个人的成长经验,侧写童年、二战或者日本社会变迁。D&Q如同一把钥匙,虽然不如另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传奇出版社Fantagraphics歷史悠久,但不论之于漫画、文学还是视觉文学,许多重要的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以文学出版社自居

D&Q虽然专业深耕漫画领域,但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品味良好、服务一般读者的高水准文学出版社。我刚到蒙特娄那天,该公司的直营书店正在举办玛格丽特?爱特伍与Sheila Heti的作家高峰对谈,现场有800人与会。单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他们不是一般刻板印象的「漫画出版社」。

直营书店有一半区块是视觉文学(英法并行,因为魁北克是法语区),另一半是文学作品,小说与非小说类都有,包含佩蒂?史密斯《只是孩子》(新经典)、温德斯《一次》(田园城市),或者近日推出简体版的《债:第一个五千年》等。艺术区包含设计、时尚、刺青等选书,并有艾可和帕慕克的有趣收藏散文计划。生活区有《Kinfolk》和《Apartamento》等走质感路线的国际生活风格设计杂志。看得出来,整间店和一般想像的「漫画店」完全不同,而这正展现了身为视觉文学专业出版社的视野和企图。

创办人欧利维洛斯(Chris Oliveros)于1989年创办D&Q时,年仅22岁。出版社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欧利维洛斯受到美国漫画新浪潮重要刊物《RAW》的影响,希望邀请国际作者一同经营一本给大人阅读的视觉文学季刊,因此命名为「季画」(Drawn & Quarterly)

初期发展并不顺利

放眼全球漫画出版界,法语区、北美和日本各有各的商业漫画传统,同时造就出自己独特的书籍内容格式。法语区的漫画称之为bande dessinee,简称BD,通常44~48页,採全彩印刷、仿如绘本图画书的精装大开本。日本有两个系统,战后物资匮乏,日本娱乐出版发展出拼凑合辑、粗糙成书的「赤本」,以及卖给书籍出租店专供租用的「贷本」。商业主流直到70年代才建立起当今的漫画单行本概念,在此之前一般杂志连载并不会集结成册。

至于北美的comic,则大多用纸不佳,採轻薄、读完可丢弃的杂志规格,通常30页。由于书籍格式的特性,北美的comic大都在书报摊贩售,一般书店完全不会进货。若是集结,也多半是4、5本comic集结成册的合订本(Trade Paper Back)规格。在「视觉文学」这种长得像文学小说,厚度、装帧格式都比照一般书籍的规格普及之前,北美书市并没有漫画「书」的概念。

D&Q季刊初期发展并不顺利,90年代的北美漫画出版市场并没有想像中多元。美国和加拿大漫画发行商只有一家Diamond独大,书店和漫画店对视觉文学也兴趣缺缺。在只能依靠发行商的状况下,D&Q不得不折衷以传统的comic格式出版,内容则全非主流的英雄作品,而是当代视觉文学作者一字排开:包括Julie Doucet、Chester Brown、Seth等,之后才将这些作品集结成视觉文学。Jason Lute野心雄雄的歷史巨作《柏林》(Berlin)系列,与经常替《纽约客》绘制封面的Adrian Tomine的《视神经》(Optic Nerve)系列,至今都还是以comic格式先出版,再集结成册。

2003年,佩姬?伯恩斯(Peggy Burns)和德尔温(Tom Delvin)这对夫妻先后加入D&Q,连同欧利维洛斯,整间出版社只有3名员工。伯恩斯原本在美国两大漫画出版集团之一DC和长寿幽默刊物《MAD Magazine》工作,德尔温则是在波士顿经营独立漫画出版社Highwater Books。伯恩斯替D&Q找到麦克米兰集团旗下的重要文学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协助发行之后,不仅争取到更多曝光,也吸引了文学界的注目。

D&Q公司目前有7名员工,规模不大,一年的新书出版量大约廿余种,原创自制书约占75%。起初以加拿大作者为主,之后逐步网罗与翻译世界各地的作者。该公司译介的日本作品大多都不曾在华文世界出版,譬如辰巳嘉裕、水木茂、铃木翁二等日本漫画新浪潮出身、文艺感强烈的作者。虽然没有百万畅销书,但是D&Q的畅销作品都可以卖到10~30万册。

视觉文学成为阅读主流

如今许多漫画出版社使用「视觉文学」一词,是将它当成广义的成人漫画。然而观察D&Q的出版品,却发现完全没有超人、警匪、奇幻等类型作品。可以说狭义的「视觉文学」就如同漫画界的纯文学,完全跳脱类型元素的框架。

既然如此我不禁好奇,视觉文学进入英语世界阅读主流的转捩点,究竟是什么?

对此,德尔温指出:「严肃的漫画家很早就开始创作视觉文学了。」自从Spiegelman的《鼠族》在1986年以漫画/视觉文学之姿夺下普立兹奖之后,主流英雄漫画界也出现《守护者》、《黑暗骑士》等叫好叫座的作品进入媒体和艺文书评视野。其后,开始有大量出版社和纯文学出版社加入视觉文学的行列。2000年克里斯?卫尔推出《吉米?科瑞根》(时报),紧接着2003年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香港三联)翻译为英文,然后2006出现艾利森?贝克德尔的《欢乐之家》(木马),都在北美叫好又叫座,开始引发风潮。

虽然德尔温感嘆:「主流出版社和通路採购都是跟随热潮,才跟着开始投入视觉文学,因为採购很难被说服,需要具体而成功的销售数字。」但早在1995年,声誉卓着的企鹅出版社就已开始媒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和以《阴尸路》红遍全球的查理?艾德勒,合作创作视觉文学。而近年来,《纽约时报》杂志和《Monocle》等世界级英文媒体频繁邀请视觉文学家合作;英美许多知名大学针对视觉文学开设「漫画与自传性书写」的专门课程;英文字典和大英百科全书也都收录了「视觉文学」条目。今年9月,《欢乐之家》作者贝克德尔才与许多物理学家、人权律师等共同荣获麦克阿瑟才华奖(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以表扬她开拓的图像书写潜力。时代真的变了,视觉文学已正式成为主流大眾的一种文类了。

Tags:阴尸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