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生活感悟 正文

你真正理解“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吗?

jellybean 2024-04-17 13:01:52 生活感悟 310 ℃ 0 评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你真正理解“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吗?

“天道”是一种抽象的规律存在,不好描述,老子想到用水的物理特性来比喻,视觉化“天道”的特性,让人在理解“天道”时更加形象直观。关于“天道”的规律在本书的上篇中已经做了充分说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必将是遵守“天道”的。人若能主动遵守“天道”,将是效率最高的。有道之人应该把“天道”规律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等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生长而不去争功名,处于别人不愿意去的低洼肮脏之地,就像是“道”的品行一样。而后老子列举了七个方面符合“道”的做事规则要求:像水一样有道的人,居处在一个地方,总是善待周围的环境,不破坏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有道的人,做人心胸豁达开阔渊深,不斤斤计较;有道的人,在与他人互动时,总是有颗慈爱的心,不伤害别人;有道的人,说话时真诚、友爱,恪守信用;在为政做官时,会要求自己做到正直、公正,才可以高效地治理社会;在做事时,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在采取行动时,善于把握时机。因为按道的方法做事,而不是用争的方式去做事,就不会有忧患。如果运用“天道”的规律与他人互动,通过成全他人来成全自己,就会各方得利。天之道是利而不害,利他利己。圣人之道是为而不争,是不争之争。

你真正理解“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吗?

初一看,我们好像是在做自我牺牲,凭什么我们去肮脏的地方而不争呢?如果不了解“道”的原理,我们很难全心全意地接受这个观点。我们即使强行按道的要求去做了,也会很不情愿,强行调和了大怨,必有余怨,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反弹,就不会按“道”的要求来做了。所以要能彻底接受这些观点,我们就要对这些观点用老子的哲学逻辑来推演其正确性。如果我们推演出其观点成立,就会自动认同、接受这些观点,修正我们的德行。

老子在分析“天道”规律时就讲了,这个世界是颠倒的世界,反向去做,才可以得到正向最大的结果。现在我们就挑选几个来做深度分析。

“居善地”。有道的人,居住在一个地方,总是会善待周围的生态环境,不会为了自己眼前的短期利益,满足自己的短期欲望,就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而去破坏环境。看起来有道的人好像损失了到手的利益,事实是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终也必将伤害到处于环境中的人们,受到伤害的程度或治理环境的代价将会远远大于破坏环境时的短期利益,所以,有道的人所遵从的做法,既有利于外围环境,更会有利于自己。人文环境也是如此,我们如果善待自己周围的朋友,为他们去做点贡献,他们因为你的存在有利可图,在你需要帮助时,他们会设法来帮助你,他们需要你的存在,所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言善信”。我们说话要诚信守信。一个人如果说话不讲信用,人们慢慢地就会不信任他。规则不会不来,只是可能晚来,人们因为不信任他,就会尽量不与他合作。别人即使必须与他合作,那也会无形中提高双方的交易成本,他将在失信中遭受损失。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自觉地讲信用,大家就会慢慢地信任他,人们因为信任他,就喜欢与他合作,他将获得更多的价值。因为信任,双方的交易成本可以降到最低,他将在诚信中有巨大收益。所以,人讲诚信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种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自利行为,无所谓高尚不高尚,只是这种行为做大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但很多人只看到成全了别人,心里就不爽,没有看到自己的利益也做大了。还有的人对别人诚信了,就觉得自己特别崇高,相比就一定会认为别人没有你崇高,觉得别人还是欠你的,只要产生了这种心理,下次一定会去“捞”回来,这样就将自己推向不诚信。想通了这些,我们在生活中讲诚信时就会自觉自动,无须监督。

“正善治”。《孙子兵法》中有云:“静以幽,正以治。”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只有正直才可以管好组织,因为正直才会公正,公正才会廉明,拥有浩然正气才会激发组织成员向善的正能量,才会认同组织的共同价值、使命。“有”与“无”的原理告诉我们,人有了公“念”,是因为没有了“私”念,这样的人员就比较容易管理,这样的组织就能更加高效。相反,如果管理者不正,有种邪气,这种邪恶之气必将诱发成员的邪恶之气,邪气就会在组织中蔓延,成员为了各自的私欲不顾集体和其他成员,这个组织必将是一盘散沙,没有集体荣誉、集体使命,最后这个组织是很难成为一个能干而高效的组织的。

你真正理解“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吗?

“与善仁”。像水一样有道的人,在给予别人帮助时,非常讲究善良。在我们中国认为帮助别人就是善良之举,其实真不一定,如果以伤害他人,以恶的方式帮助他人,就不是善了,甚至是恶。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穷人需要帮助,但我们也要看到,他可能只是经济上有困难而已,即使穷,与我们的人格也是平等,需要遵守他的人格尊严为前提条件去帮助他,最好的帮助,就是悄无声息的进行,不让接受帮助的人难为情,人都有脸面,何况这种帮助是我们主动发起的。如果高调做慈善,其实就在标榜,我就是有钱,你就是穷,我还是个有爱心的善人,这种慈善做法,是建立在人格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就像古人所讲“不吃嗟来之食”一样的,散发“嗟来之食”的其实就不是善人,他做事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的名声而已,其实他心中对有困难的人没有爱心,甚至没有尊重。从表面报道来看,陈光标基本就是这样的。我个人更认同中国另外一个慈善家曹德旺,做慈善就是普度大家,弘扬爱心,把别人的困难当着责任来担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穷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全了慈善家,如果没有别人的需要,你再有爱心也成为不了慈善家,人的爱心只有得到释放,灵魂才可以得到升华,升华后的灵魂,就是人间的“菩萨”,所以说,穷人也是渡慈善家成菩萨的人。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长相气质由心理特性决定,心理特性的长期积累,就会通过长相来呈现。一个企业或组织也是如此,企业的老板是什么性质的人,假以时日,企业员工的状态、组织的状态、企业特性就是老板价值观的外化。所以想打造一个好的组织团队,核心是老板自己先学好、做好,自己先“正”,“治”才有可能。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