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往事回忆 正文

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jellybean 2024-04-19 11:46:02 往事回忆 130 ℃ 0 评论

《杨澜访谈录》自2001年开播开始,前后访谈各界精英翘楚五百余位。而杨澜曾直言,最令她欣赏的是首期访谈对象——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王光美女士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真实的往事。

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王光美出身名门,是中国第一批原子物理女硕士之一。曾梦想成为第二个居里夫人的她,最后却成为了共和国第一夫人。

王光美亲历了共和国的第一冤案,从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到的阶下囚,苦难命运的车轮从她身上无情碾过,而她却从监狱里带出了爱与关怀,晚年同千万“贫困母亲”站在了一起。

这位命运多舛的伟大女性是怎样回首自己的真实往事的?她又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家境优越,名门大家闺秀

1921年9月26日,王家的第一个大女儿在北京西单的王家大宅里呱呱坠地。此时正是她父亲在官场春风得意之时,在美国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的王治昌接到了家中电报,喜得一女,顿时乐开颜来,眼看此情此景,不禁唤为“光美”。

王治昌是一代知识分子,年轻时便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修法律,后赴往日本早稻田大学改学商科,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部长。母亲董洁如出身不凡,自幼在天津富商家庭接受教育, 最后就读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女大学生。

王治昌

出生于名门的王光美从小便是家里最为受宠的掌上明珠,再加上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还在高中跳级,可谓是大家闺秀一位。

在家里众多的兄弟姐妹中,王光美排第七,是家里的大女儿。和她最为要好的便是年龄最接近的王光英。每每提及七妹,王光英都笑:“光美是家里最得宠的那个,有什么好的都是头一份”又说“这么多兄弟姊妹当中,父母亲是最疼爱她的。”

王光美母亲对她的宠爱却是独一份的。王光美也回忆道:

小时候和四个妹妹同住在一间屋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床。后来上大学了、开始工作了,为了不影响我学习,母亲还单独给了我一个房间,让我不被打扰。在我读书到很晚、早起又继续读时,她便在生活上悉心照顾着我。

而王光美也深深感慨道,母亲对她的影响是贯彻一生的,而她一生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几乎都来自于母亲在潜移默化中对她的影响。

母亲董洁如受过教育,外祖父还是个校长,因此她比起普通的劳动妇女眼光更为长远。董洁如一直非常赞同王光美完成学业,也支持着王光美逐渐成长为中国第一批原子物理学女硕士。

王光美后来仍不负众望,成功地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全奖学金博士, 这与母亲的支持与付出也是密不可分的。

实际上,也有许多人曾说王光美最该是从事物理研究,在当时,荷兰的图书馆中还有王光美“数学女王”的成绩单。也常常有人揣测,若是王光美去读博士,兴许杨振宁、李政道还该叫她一声“学姐”。

放弃读博,投身革命事业

王光美和北平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应要追溯至日本投降前,也是这时,她结识了学校工委领导人崔月犁。在日本投降后,王光美凭借自己的聪慧与努力,取得了科学硕士的学位,在辅仁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同时得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批准。

1946年的春节,一位客人的到来打乱了王光美所设想的未来。一名共产党员向王光美发出了党组织的邀请:前往北平军调部担任中共领导的翻译员,为叶剑英、李克农等人翻译英语。

此时的共产党、国民党以及美国三方特设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只为停战协议的实施。事关重大,正如所言“急需选调一名政治上可靠、精通英语的翻译"

此时的王光美却顾虑重重——自己学的是高能物理,最了解的也是自然科学的专业术语,去当军调部的翻译,面对有关军事、政治用语的翻译便容易抓瞎,自己能胜任吗?但在慎重考虑后,她决定放弃曾梦寐以求去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的机会,前去报到。

早年间,王光美的父母多次明里暗里掩护过共产党完成任务,王治昌在政坛如鱼得水,董洁如也多次救护过地下工作者。早在王光美之前,她便有五个兄弟姐妹前后加入了共产党。

王光美一生的学识和涵养,离不开她双亲身体力行的教导,还有着一部分是来自于家族中那股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王光美谈到“自己一直非常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她坚定着“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我们祖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要祖国需要我,那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全力以赴。”

相知相识,成为第一夫人

1947年,国共和谈破裂。在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干部们先后离开北平时,叶剑英派人来征求王光美的意见,而她此时心意已决:奔赴延安。

王光美直言:“在国共内战爆发以后,我便和母亲商量要奔赴延安。那时我也已经自己下定决心,母亲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

虽然临行前母亲表现得十分冷静,但反倒是王光美有些恋恋不舍——母亲从小待她极好,要离开了,心里难受。11月1日,王光美告别父母,在北平西苑机场登上了一架专飞延安航线使用的小型专机。

到达延安后, 被分配在朱德、杨尚昆领导下的中央军委外事组工作。在朱德和康克清夫妇的亲切关怀下,王光美在闲暇时, 还会同康克清大姐一起参加中央机关的星期六舞会,这个契机让她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等都有过接触。

谈到工作,“数学女王”王光美颇有感慨,“刚到延安,感觉自己在这里就跟个小学生似的”,并诉说了当时“第一次仅仅在延安呆了十天,便遭遇大撤退”的处境。

“那个时候国内的形势变化很快”,她感慨着“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

1947年3月5日,是王光美第一次见到刘少奇的日子。她这样回忆:同志通知我,要我到少奇那里谈话,便用一匹老马把我送过去了。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少奇同志。

去后,刘少奇悉心关怀了王光美在延安的情况,又说“像她这样金枝玉叶的大小姐,怕过不习惯”。虽然从北京到延安,衣食住行与生活习俗差异巨大,但王光美却认为“能够同志同道合的大家一起工作,自己很满足”。

随着人民解放军开始大反攻,王光美也跟着刘少奇所在总部逐渐往更深的山里奔去。工作深入开展了,两个人便也接触多了。最开始,王光美对刘少奇的情感更多是尊重,佩服他为国为民的付出与贡献精神。

但经过长期的相处,“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工作上、生活中...”

“有天吃饭,他突然让我和他一起去晋察冀“当时的王光美还思考,哪里的土地改革不是一样的吗?后来才懂,“原来他是话里有话,想表达的意思是比较委婉含蓄的。”

1948年8月21日, 年龄足足差开二十五岁刘少奇和王光美,在两间土瓦房里结为秦晋之好,一场简朴的婚礼便热热闹闹地办开了。

从北洋的留学生到共和国的第一夫人,王光美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写。

宠辱不惊,操持大家事务

婚后的王光美不再就任于中央军委外事组,她被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室、担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身份转化为贤内助。

在王光美尽心尽力做好贤妻良母的操持下,刘少奇一家渐渐成了受人艳羡的幸福家庭。但也同普通家庭一般,有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有着大大小小的别扭。

最让王光美啼笑皆非的是,刚结婚时,本是在周六那天一起工作,后来刘少奇同志被警卫员拉去看电影,又把她忘了,“根本就没想起要带自己的妻子一块去。”刘少奇就这样把王光美一个人落下了。

这样的事情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闹了好几次笑话,每每事后刘少奇才想起——还没告诉妻子呢!而王光美也没少为此事闹过脾气,一直到后来,在妻子“爱的教育”下,刘少奇才渐渐学会与理解了爱人的心情。

虽然王光美在刘少奇之前,一路从家庭到学校、再至走进机关,都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成长,也一直处在家人的庇护当中。但刘少奇在王光美之前早已经历了几段婚姻。

自王光美搬进中南海后,除了需要照料自己的孩子,她还要照顾到刘少奇在从前婚姻中留下的几个小孩。大大小小一家上下足足十多口人,操持起来难度不小。

但对王光美而言,因为自己同母亲有着类似的经历:相同受过教育的背景,年龄差距较大的伴侣。但母亲在她小时候也同样照料着父亲前妻留下的几个哥哥,待他们视如己出,家庭却从未因此有过隔阂,家庭氛围一直极好。而王光美同自己的继子亦是如此。

即使仅比王光美小6岁的继女刘爱琴,也尊敬地称她“光美妈妈”。作为大家庭的家长,王光美贤惠而开明,他们也成为了中南海“最欢实”的一家。

心怀大爱,主持“希望工程”

1980年,刘少奇得到平反。十二年的牢狱生活却已无情带走了王光美的丈夫与母亲,皱纹也爬满了她的眼角眉梢。但在经历过巨大的打击后,她却从苦难中酝酿出了伟大的爱。

在74岁那年,王光美婉言谢绝了各类“会长”、“顾问”职务,接过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委托致力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扶贫计划。并在预备会中亲自题写:幸福工程 惠及母亲,造福社会

从此,十二字便成为了“幸福工程”的行动方向,同样还表明了王光美自己的心愿。

自1995年,王光美承担了这项工程的组委会主任,义务服务于该项计划。

在十多年来的时间中,她以己之力、不顾身患疾病,多次下乡访贫问苦。一幅幅深陷贫困的景象深深烙印进她的心中,怀着沉甸甸的担忧与牵挂,一辈子没为钱奔波的王光美也不禁为此发愁。

“幸福工程”作为一项扶贫计划,并没有财政投入,资金来源都依靠于社会捐赠。如王光美的女儿刘亭亭所言,此时“只要母亲有钱,就一定会直接捐给幸福工程了”以至于“我的姐姐就直接跟我说,千万别给现金给她,不然很快就没有了。”

这年春节,王光美将单位发的2000元过节费也尽数捐出。1996年,在北京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王光美忍痛将母亲几件遗物古玩珍藏拿出拍卖,所得拍卖款项也全部捐给了幸福工程。

虽世人为之惋惜,甚至有记者来电追问“你怎么舍得呢”,但王光美却慨然:“卖掉母亲用过而且很喜爱的东西,是非常可惜的”,她顿了顿,“能真正为这些贫困人口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我在有生之年能做些益于人民的事,没有不舍得的。”

也正如其女所言:“不管多么困难,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王光美的倡导下,在十多年间,中国有七十多万的贫困人口得到了帮助。

从1995 年直到2005 年,在王光美的主持下,“幸福工程”投入了约三亿多,在全国建立起了三百多个项目点,救助了高达十五万多个贫困母亲。

10月17日,在 “国际消除贫困日”的颁奖典礼中,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奖被授予了一代传奇人物——“幸福工程”发起人及组委会主任、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

结语

2006年的秋天,王光美在北京病逝,为写满伟大与博爱的85年人生篇章划上了句号。 在北京八宝山公墓送别的队伍中,每个人手持一支白色菊花为这位传世美人送行。

即使历经艰辛与坎坷,但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数学女王”,“第一夫人”还是“‘幸福工程’主持人”,王光美却始终保持着人性中的闪光点,从不怨天尤人,秉持着豁达而宽容的处事品性,从而得以美誉千古。

无论顺逆境,都能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这是王光美值得可敬的美丽之处,更是每一个人都需修行的宝贵品质。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