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听课:一课一得

jellybean 2024-04-19 14:34:19 抒情散文 143 ℃ 0 评论

下午初中部的两位老师上校级公开课,本来我想着下午去听一节,然后就开始备课。结果聂主任发信息给我,让我们小学老师都要去参加听评课。回想自己从16年踏上讲台开始,在初中默默工作了3年,回想自己刚走上讲台时的青涩,摸索教学所走的路,我似乎也在今天这两位老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汤老师带来的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王老师执教的是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两篇名家所写的经典文章,经典课文。都是写小人物,关注普通人的著作。两位老师都从图片倒入,课堂环节清晰完整。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离开初中太久了,在小学待的时间长一些,我感觉他们的课堂都缺少朗读,缺少活力,就是不停的在分析手法,叙说人物形象。我记得之前听过教研员杨主任的课,她的《卖油翁》就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的,还有一位区级名师也是通过课堂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其实初中跟小学语文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如果一直让老师来提醒、归纳、总结写作手法,那么学生是不是就在被动接受呢,没有真正参与进课堂,那么学习也就无从发生。

听课:一课一得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了,让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思考走向深处的引导者呢?我的课堂语言是否简洁精炼又富有童趣呢?我是否会在课堂尴尬之处用幽默的方法化解的呢?联想到今天上课的《传统节日》,读句子,明日期,说习俗,拓展其他习俗,字理识字,仿说句子等一套流程下来,学生是不是也在想:下一个问题是什么什么,我都猜到了,这样的课堂是不是需要改进,那么如何改进呢?明天准备将后面的几个节日,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拓展,开始逐步建设四人小组模式,明确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这样人人有事做,课堂也就能有序的活起来。

如何从单篇课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呢,市教科院的吴主任的微形讲座让人受益匪浅,首先我们老师要勇于尝试,不要跟着老师傅走,要勇于创新;其次要从单元要素入手,考虑到本单元内容编排的意图,通过查阅资料,找到共同点,进行教学设计;再次,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有一个亮点问题,要有一个统领性的问题。比如说《老王》一课,可以设置几个问题,本课中从哪里还可以看出杨绛的文人风,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在探究文风、细品文本;杨绛跟老王都是具有爱心善心的人,他们互相帮助那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隔阂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探究文本深处的背景,作者对老王的感情态度,也可以从国人对文化人的那种心理来讨论。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开。吴主任又以21年教师考编的题目向我们展示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出示两个片段,第一个是传统教学环节,第二个是出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这是一篇童话;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力(想象力)的地方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闹剧成功上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四个问题:你会怎么设计这篇童话的结尾。吴主任说其实第二个片段才是正确的,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如你怎么知道这是一篇童话,那么学生就要充分调动其知识储备,进行知识的连接,了解童话这一文体的涵义,这比教师直接提出童话的概念更有效。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也需要老师去储备知识,这对当前的我来说,可能是最具挑战的问题,那我也将慢慢去尝试。

徐校长常说课堂教学要一课一得,让学生学有所得,我也想说每次听课都要有所得,从他人身上吸取优点来学习,也要看到他人缺点,也要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周三听信息技术2.0培训,有一个收获,创新课堂提问方式:接龙提问,全员参与,两个人回答之后就要改变提问方式或者问题更深一些。简单的说就是,这是什么?加数量词、加颜色、加形状、加形态、加修辞……小组讨论用任务单,人人参与。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