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杨绛先生:92岁写书出版100万册,但她的人生不止有“我们仨”

jellybean 2024-04-19 14:40:48 抒情散文 145 ℃ 0 评论

文 | 米粒妈

杨绛先生:92岁写书出版100万册,但她的人生不止有“我们仨”

提起杨绛,人们总是第一时间联想到钱钟书,赞美他们无比的婚姻,之后便想起《我们仨》这本包含了无数思念的散文集,但是对杨绛本人却知之甚少。

在米粒妈看来,杨绛先生或许是一颗收敛光芒的珍珠,可她的光亮却从不会被湮没。

她有才华,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三门语言,翻译的《唐·吉诃德》迄今仍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92岁写出的《我们仨》再版超百万册;

她有傲骨,被下放干校时认真劳作,可面对诋毁却绝不承认,从不抱怨苦难,也绝不向命运低头;

她有爱心,把自己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了清华大学,并设立“好读书”奖学金,鼓励学生认真做学问。

杨绛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家国动荡、亲人离去,可一切落在她的脸上只剩下从容。

其实米粒妈一直很喜欢大女主的故事,不仅是因为爽,更是因为能够从中汲取更多前进的力量,但了解过杨绛,米粒妈却有了新的感慨:

当一个人得到了内心的平静,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内心秩序,即便再大的风浪,在她面前也只是一朵浪花而已。

遵从内心,才是杨绛的选择

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杨荫杭年轻时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堪称是中国第一批思想先进的海归。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绛特别喜欢读书,用“一天不读书,就浑身难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回答:“不好过”。

父亲又继续追问“那一星期不让你看了呢?”

杨绛为难又无奈地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如果说习惯影响命运,那杨绛就是这句话的代言人。

因为爱读书,所以学习和写作成为了杨绛眼中简单的事,更是一件享受的事,进入大学后,什么奖学金、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更是拿到手软。

但其实,关于杨绛的大学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当年,杨绛一直梦想着考上清华,看来这一点,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学子都是一个样啊。

可是当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没有南方女生的名额,无奈之下,杨绛只好前往东吴大学继续学业。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错过了就算了,可杨绛却卯着一股劲儿,说什么也要圆了自己的梦,于是来到清华攻读了研究生。

其实,米粒妈觉得杨绛不是“倔”,只是想要跟随自己的心,而这也是父亲教会她的人生道理。

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杨绛左右摇摆,十分迷茫,跑去请求父亲的帮助,可是聊了半天父亲也没有帮她做决定,而是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了杨绛:

“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

从那个时候开始,杨绛记住了一件事,自己喜欢的,才是正确的。

后来,杨绛与钱钟书在清华校园中相遇、相爱、结婚,钱钟书获得了公费留学牛津的资格,放心不下的杨绛,依然决定陪丈夫前往英国留学。

钱钟书童年被过继给了大伯,日子过得很苦,或许是孩子的心无处寄托,便只一心读书,生活能力几乎为零,但在学术上,却是难得的天才型选手。

正如杨绛所说: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米粒妈觉得,这份选择背后有对爱人的爱意和怜惜,但也有一份清醒和自持,因为她是杨绛,她深知自己的能力,才从不畏惧会变成一个人的附属品。

棱角之下,亦是风骨

如今,大家想起杨绛,脑海里的词语大多是“温和”、“慈爱”,可是米粒妈细细了解后才发现,她其实也是一位十分有棱角的人。

上世纪40年代,百姓的日子在战争中总是十分难过,杨绛也不例外,辛辛苦苦给小学代课,每个月却只能获得三斗米的酬劳,甚至还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有一天她乘电车去上课,日本兵例行检查,杨绛仅仅是起身晚了一些,日本兵便走到她的身边,十分轻佻地用手指挑起了她的下巴。

身为大家闺秀的杨绛又怎能受辱,本就对日本的侵略十分不满的她立刻大吼:“岂有此理!“

当时车上的乘客都惊慌失措,就连日本兵也直接愣住了,可能也是被杨绛震慑住了,便直接下了车,没有再过多纠缠。

等电车重新开动,身边的人纷纷劝她,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保命要紧。

杨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心里也止不住后怕,可当时,她却偏偏无法压制自己的怒气,因为那是属于她的骨气与骄傲

哪怕面对危险,杨绛也会下意识地维护自己的尊严,绝不后退,可有的时候用“温柔”、“善良”来形容她,米粒妈又觉得过于平淡。

文革时,人人自危,如果哪个人被打上坏标签,人们大多躲得远远的,生怕连累自己,可杨绛却愿意伸出自己的温暖的手,帮助那些在悬崖边的人。

当时,杨绛的一位同事郑土生就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想到了自杀,在了结自己之前他一一还清自己欠所有同事的钱,也包括杨绛的75元钱。

可这样匆忙还钱的小事还是让杨绛起了疑心,她没有收下这笔钱,而是偷偷放回了他的抽屉并且留下纸条:

“我的钱不用马上还,马上我们都要下干校了,你拿着钱买生活必需品吧,来日方长,你要注意身体。”

发现纸条的郑土生激动地浑身发抖,他以为自己已经孤身一人踏入了黑暗,却没想到还有人带来了一束光,帮他走向光明。

其实可以想象,在即将掉下深渊的时候被人拉了一把的经历,到底有多么宝贵。

或许在杨绛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是出于善良的本心做出的选择,可对于失去希望的同事而言却格外难得。

这也是米粒妈最敬佩杨绛先生的地方,无论在任何境遇之下,都能保持本心,她从未随着世事而世故,而是一直做着那个纯粹的自己。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傲骨,也并不单单维持自己的尊严,还要按照自己内心的秩序,勇敢而善良地生活。

是文学大家,也是苦难克星

在创作上,杨绛的成名其实早于钱钟书。以至于当《围城》出版,人们在问“钱钟书是谁”的时候,大家纷纷回答:杨绛的丈夫

战争年代里,杨绛一边赚钱养家,一边写剧本,而第一部作品《称心如意》就在舞台上演了几十年。

有口皆碑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更说明了杨绛的厉害之处。

所以当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拍摄前,导演专门前来请教,杨绛对照着剧本,逐段给出了修改意见,按照修改之后的剧本拍摄,一经播出《围城》便声名大噪。

要是在今天,不知道得上多少热搜呢。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段电视剧里著名的旁白也出自杨绛之手,直到今天也被无数人引用,有人说杨绛是最懂《围城》的人,可米粒妈却觉得,她也是最懂文学创作的人。

在学术上,杨绛也有自己的坚持,明明已经通晓英、法两国语言,可近60岁时,她却决定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可真正践行的人却少之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了精力。

可那时,杨绛不仅一边在干校劳作,还能一边努力学习,更令人敬佩的是,半路出家的她自学西班牙语后翻译了《堂·吉诃德》,迄今也被公认为最好的译本,累计发行了上百万册。

种种成就,处处开花,在文学上、翻译上,杨绛都做到了极致,可命运却并不打算放过她,让她的后半生写满了艰辛

在时代的洪流之下,杨绛被发配去打扫最污秽不过的厕所,从知识分子到洁厕阿姨,杨绛没有一声抱怨和委屈,拿起工具勤勤恳恳干活。

她从不敷衍,而是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会在有空时躲在干净的厕所里读书,这种心态米粒妈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在这期间,将近60岁的她,除了打扫厕所还要干农活,可是不论做什么,她都淡定接受,再认认真真工作。

后来,当浪潮退去,杨绛仿照《浮生六记》创作出了《干校六记》,记录下了自己在这期间的经历。

一字一句都没有一丁点的抱怨,仿佛只是客观地在讲述着一段与自己无关的经历,甚至还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

在自己的绝对原则面前,杨绛从来不曾退步,但在命运的洪流中,她好像一直顺从地前进,随遇而安,因为生活总要继续,日子也要过下去。

80多岁高龄时,丈夫和女儿因病倒下,她两边跑,可终究没能留下任何一个人。

女儿去世一年后,丈夫也撒手人寰,可即便最后,她也平静地告诉丈夫:“别担心,我会把一切都处理好。”

女儿离开了,钱钟书也安心地走了,只留下她一个人打扫三个人的战场。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整理了钱钟书所有的手稿和作品,以92岁的高龄,写下了令人读一次便落泪一次的《我们仨》。

米粒妈还记得第一次看完这本书的心情,有看到回忆的幸福感,也有失去的怅然和孤独。

命运公平,让她的才华得以展示,也让她遇见了灵魂伴侣相伴一生;

命运不公,让心爱之人都早早离开,独留她一人在18年里依靠回忆度日。

米粒妈觉得,杨绛这一生都活得像一棵竹,淡然地挺立在那里,不怕风、不怕雨,永远保持本色。

幸福到来,她安然享受,苦难降临,她也淡定接受,不恼不怨,即便是再大的痛苦在她面前也不足为惧。

她的一生不是什么爽剧,没有打脸的情节,也没有逆袭的痛快,但她却把平淡的生活写成了一首诗,让所有人知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淡然处之也是一种人生滋味。

米粒妈想,我们的人生或许和杨绛一样,没有那么多刺激的反转,只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也不如平静、从容的面对一切,勇敢坚持自我。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