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余秋雨153.我们该拿小人怎么办?

jellybean 2024-04-19 16:07:43 抒情散文 163 ℃ 0 评论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堂上,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

近有德之朋,可鸿鹄万里;绝无义之友,可避作小人;取本分之财,能食甘寝安;戒无名之酒,能脑清眼明;怀克己之心,积厚德载物。——唐太宗《百字箴》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小人吟》

余秋雨153.我们该拿小人怎么办?

我们上次讲到了小人之所以嚣张的三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特别重要,那就是策略上的失误。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不错的人物,在对待小人的问题上,常常会产生策略上的失误。失误的起点在“道”和“术”的关系上,他们虽然崇拜“道”,但是因为整体体制的关系无法真正地行“道”,最终只能着力于“术”,名为韬略,其实是政治实用主义。一采取政治实用主义,就有了小人的市场。

这种政治实用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用小人的手法来对付政敌。这样做,初看一下很有实效,可后果其实很严重。为什么严重?因为政敌未必是小人,利用小人来对付政敌,从某种意义上,是利用小人来打击政见不同的君子,在文明的构建上是一大损失。

如果利用小人来对付小人?也不对。这样的话,会让被利用的那些小人处于被弘扬的地位,一旦成功,小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会邀功论赏、发扬光大。

中国历史上很多英明的君主、贤达的丞相,往往就在这个地方失误了,他们获得了具体的胜利,但胜利的成果当中充满了小人所灌注的毒汁。他们只问果实属于谁,而不问果实的性质,因此,无数次即使是好人成功了,也未必能构成文明的积累。好人成功了,但是好人的果实当中充满了小人的毒汁。因为好人在争取成功的过程当中利用过小人,利用小人来打败政敌,而没想到政敌很可能倒是个君子,这是策略上的失误。

第五个原因,是灵魂上的对应。

请大家记住,我们往往没法对付小人的第五个原因,是灵魂上的对应。有不少人整体而言不能算是小人,但是在特定的情势下,灵魂深处也会悄然渗透出一点小人的情绪,与小人的作为对应起来,成为小人的帮手和起哄者。他本身不是小人,但心里边有一点小人的因素、小人的情绪,这样的话,在很多事情上就和小人成了战友。

大家想一想,小人们所散布的谣言和谎言,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按照正常的理性判断,大多数谣言是能够识破的;但是,居然被智力并不低的人大量地传播,原因只能说这是传播者对谣言有一种潜在的需要。

我们只要想一想,历来被谣言攻击的对象,大多数是哪一些人,是那些有理由被别人暗暗嫉妒却没有理由被公开批判的人。我们知道主要是这样的人,我们就明白里边的奥秘了。

谣言是为传谣、信谣而设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谣言的生命扎根于传谣、信谣者的心底。如果没有这个根,任何的谣言,就没有价值,就会像小孩做梦一样,产生不了任何社会影响。所以,所有的谣言、谎言都在君子的内心有对应体。

正常人都会有失落的时候,失落的时候容易产生嫉妒情绪,一听到某一个得益者有什么问题,心里就会窃窃自喜,以求得平衡。这个时候,就不管起码的常识和逻辑,也不做任何调查和印证,往往就一哄而起,变成了一种负面舆论。

还有一些人,平日一直遗憾自己在名望上和道义上有一些缺陷,一旦小人提供机会,能够在攻击别人的时候把这个缺陷弥补,也会在犹豫再三之后就探头探脑地出来,成为小人的同伙,来攻击别人。

如果仅止于在内心上稍稍地试图满足,这样的陷落也就比较有限,可以拔身而出;但是,也有一些人开始只是某种内心的对立而已,一旦与小人合伙,成事以后,就良知麻木,越陷越深慢慢地就难以自拔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人最隐秘的土壤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吃够了很多小人苦头的人,一不留神也会在自己的某个精神角落为小人挪出空地。

这个,我要讲讲我自己的体会。我在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时候,曾经产生过一种明显的小人心理。一开始我做院长的时候,看到别人——我们的兄弟院校,他们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我会及时地寻找自己单位工作上的某一种漏洞。譬如,别的学校发生火灾了,我会把学校里边的消防队员召集起来,我们研究一下,保卫部门的人一起研究一下,怎么防范。这个时候,我还没有任何不好的动机。

但是,我发现有个大问题,后来学校和学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我听到别的学校发生问题的时候,心里边暗暗地有一点窃喜。人家学校里发生问题了,我为什么暗暗地窃喜?这就是小人心理了。

所以,我们灵魂上有小人的对应物。幸好我辞职了,如果不辞职的话,说不定这个小人的因素还会大大地增加。小人对应物产生之后,就会发现小人为什么那么嚣张,因为他们在我们自己的心灵的一角,有暗暗的土壤。这让我们面对小人就显得软弱,显得失去警惕;我们显得比较麻木,这也是小人的天地越来越嚣张的重要原因。??

小人如此嚣张,那我们对他们是毫无办法了吗?我在长期的研究当中确实得出个结论,我们显然没有消解小人的良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修行,不断扩大君子的队伍,通过这种方式让彼消此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做的事情不太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要不断地扩大君子的队伍,改变君子和小人在数量上的对比。一定还需要有一批比较纯粹的君子,不受任何小人生态的诱惑,这点很重要。

连我、连我们的朋友们,你们心底都有小人心态的话,那么我们努力地通过我们的修行,把小人心态慢慢地去除掉,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比较纯粹的君子,由我们再来影响他人。当我们君子的队伍慢慢地扩大以后,君子和小人的力量对比就产生了重大的差异。

我们要用同样的逻辑让君子去驳倒小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让社会获得一种正义欣赏的依赖,慢慢地对比出小人的无聊,小人的无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从自己的修行开始。

君子的古代标准,也就是他们和小人的原始区别,比如君子怀德,君子坦荡荡,君子求诸己,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等等,这些教导对君子的风范、目标和生态做了经典的描述。

但是,我们还要想到,君子还有现代标准,我们不能光是古代标准,因为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社会大大地开放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增加一系列全人类公认的价值标准,譬如,人权、人道、民主、自由、互助、慈善、环保等等,由此展现出更加关爱苍生、牺牲自我、温和坚毅、光明磊落的风范。当这样的风范能够更多地建立起来了,既有我们传统的标准,又有我们现代的标准;既有我们中国的君子标准,又有现代世界公认的价值标准,加在一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小人很难突破的一个坚强的团队。

真正的君子行迹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人生体验,只要认真投入,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什么也不害怕了。过去想做君子犹豫,不就是害怕小人吗?现在真的成了君子,就不存在这种担忧。

大家都讲过,我们总是会害怕小人来折腾。但是,话说回来,真正害怕的人是介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人。如果你真正成为一个大君子的话,就像佛教里边所说的大雄,你就什么也不怕了,为什么还要怕小人?不再害怕我们曾经害怕过的一切,这是真君子的内心思想,不再害怕众口铄金,不再害怕招腥惹臭,不再害怕群蝇成阵,不再害怕阴沟暗道,不再害怕那些时时期盼着新的整人运动的那些饥渴的目光,不怕偷听,不怕恐吓,不怕狞笑,只有以更明确、更响亮的方式,在人格、人品上展示出高贵和低贱的界限,这就是我们的胜利。

有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做,我主张大家认真地研究一下,从历史到现实的小人问题;而且,把这个问题不断地谈下去,用各种方式来谈,用戏剧,用电影,用小说,用论文,用讲座,细细地分析,生动地展示,这对全社会认识小人总有好处。

有人说这个对小人似乎没有什么警醒作用,不是这样的。我想借莫里哀的戏《吝啬鬼》,来说说这个问题。

吝啬,其实是一个比小人的问题更小一点的、更轻一点的毛病,人人身上都有吝啬的毛病。要根治人类身上吝啬这个毛病,那是不可能的,谁也做不到。但是,莫里哀却把吝啬解剖地那么透彻、那么辛辣、那么具体,使人们在看戏以后,再次遇到吝啬,或者自己心头再一次有吝啬的萌芽产生的时候,自己猛然会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那个时候,剧场里边的笑声也会在耳边响起,那么多笑声使他们明白,现在人类的良知水平是什么样的,自己不要孤立在这个笑声之外,这个时候你的人格就悄悄地上升了一步。

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

对小人也是这样,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小人看了我们一些小人的戏,看了我们一些小人的文章,他一定无动于衷,不是这样的。人的成分往往是复杂的,里边既有君子的成分,也有小人的成分。当小人的成分再次出现的时候,突然想起某某人写的论文当中正好描述过这种特征,或者突然想起某某人写的电视剧里边也有这样的描述,于是产生类比,产生警惕,轻轻地一笑,自己在行为上也有了收敛,有了改正。这就是像莫里哀写《吝啬鬼》一样,我们在写小人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对社会有一个警醒作用,警醒的是小人成分比较多的人。

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以无序的方式出现在我们各个部位。因为他们无序的方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就难以招架了。请注意,研究仅止于研究,尽量不要与小人争吵,争吵使小人加重,研究使小人失重。这句话我要重复一遍,争吵使小人加重,研究使小人失重。

好多人说,我和小人去争吵一下,结果,一方面你赢不了,因为小人的逻辑系统和君子的逻辑系统不一样,最让你感动的,你内心要流泪的东西他不感动,他的逻辑你又很难驳倒;另一方面,周围听你们争论的人,一般不会非常明确地站在你这个大而无当的空洞的逻辑的一边,不会,一般反而会对小人的语言产生同情。

所以,争论只能使他们加重,而且小人在争论的时候不会仅仅用小人的语言,用的也是君子的语言,所以争论到最后,你倒反而像小人了。但是研究出人类小人的几个行为模式的话,就会使他们失重,因为他这么做了,大家就想到,我看到过,我曾经在哪个电视剧里边曾经嘲笑过,那就可以了。

有关小人的定义,小人是最难于定义的,但是,我在美国的一位学者的书上看到过一个有关小人的我认为最好的定义。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这句话我再重复一遍,所谓伟大的时代,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这个定义十分精彩。

如果出现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气压使小人在社会当中,从中心推到边上的话,从高位推到低位的话,从主宰变成多余的话,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问鼎伟大了。时间不会总是和小人站在一起,快速推进的时代节奏,无限广阔的全球视野,渐渐地使很多小人的行为越来越失去效用。前几年还在闹腾的那些小人事件,现在一看全都变成了笑话,尤其是那些折腾人著称的所谓大批判专家,那些揭秘的高手,现在连名字也被人家淡忘了。

但是,我们的时代与伟大显然还有距离,精神文化领域的创造者其实不少,但是仍然会被好多小人包围着。中国民众虽然也已经厌烦小人了,但是以往很多年被小人扯来扯去的视线,还没有恢复到来仰望精神文化的功能;结果,虽然小人被冷落了,精神文化最崇高的部位也被冷落着。这是一个双向冷落的过程,我相信,这个双向冷落过程是一个暂时的过程。

最后,我必须补充一点,尽管小人在整体上祸害久远,但是,他们的个体生命如果来看一看的话,多数也是可怜人,包括其中最令人厌烦的文痞型小人,其实也就是一些喝了“狼奶”的失败者和忧郁者。他们,在我看来,还是有被拯救的可能。冷落他们,搁置他们,然后拯救他们,这是当代君子的责任。

说到底,他们是在一个缺少关爱的环境里边长大的一群,因此,也应该受到关爱。我们鄙视的是他们以往的作恶方式,以及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结合状态。我们除了揭露他们、冷落他们、鄙视他们、搁置他们,最终还是要拯救他们,关爱他们。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