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风光美景 正文

如何分辨虚词“于”的用法(于 虚词用法)

jellybean 2024-04-19 22:56:53 风光美景 163 ℃ 0 评论

提要:“于”作介词,从在到;向给对;跟与和;因为由于,比,被。

“于”作介词时,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动词短语)之前或置于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之后,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如何分辨虚词“于”的用法(于 虚词用法)

1)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从”“在”“到”,或不译。例如:

(1)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2)受任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出师表》)――(我)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3)三顾臣草庐之中。(《出师表》)——三次草庐中来看望我。

(4)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赤壁赋》)――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游赤壁之下。(既往: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5)衡少善属(zhǔ)文,游三辅(fǔ),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曾三辅一带游学。(属:连缀。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6)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寡人之于国也》)——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黄河以东。

2)表示对象、范围,可译为 “向”“给”“对、对于”“在……中”“在……方面”等,或不译。例如:

(1)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对于我如同浮云一样。

(2)国人道之,闻之宋君。(《穿井得一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并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3)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孟子·告子下》)——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使命这样的人

(4)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桓、灵二帝叹息痛心。

(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您的。(莫:没有谁。于:对)

(6)苟全全性命乱世,不求闻达诸侯。(《出师表》)——(只想)乱世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诸侯闻名显达。

(7)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楚国土地方面有多余而人口的数量上不足。

3)表示主从关系,译为“跟”“和”“与”等。例如:

(1)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燕王想您结交。

(2)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隆中对》)――(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管仲、乐毅相比。

(3)室西连中闺。(《项脊轩志》)――轩的西边内室相连。

(4)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赵国曾经五次秦国交战,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4)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1)然后知生忧患而死安乐也。(《孟子·告子下》)——这样以后才知道,人的生存在于忧患,而死亡则安逸享乐。

(2)业精勤,荒嬉。(《进学解》)――学业 由于勤奋才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

5)表示比较,常用在形容词或副词“甚”之后,可译为“比”“胜过”,或不译。例如:

(1)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他们)都认为(我)徐公美。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但我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

(3)青,取之蓝,而青蓝。(《劝学》) ――靛青,是蓼蓝中提取的,但(颜色)蓼蓝(更)青。

(4)蜀道之难,难上青天。(《蜀道难》)――蜀道难行,登天还难。(或译为:蜀道之艰难,难于上青天)

6)放在动词之后,引出动行为的施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1)而君幸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并且您赵王宠爱。

(2)臣诚恐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实在怕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赤壁赋》)――这不是曹操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二)复音虚词

1·于是1)两个单音节词,多用在句中或句末,相当于“于+此”,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分别译为“这时、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对此,由此,从这里”等。例如:

(1)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我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我父亲死在捕蛇这件事上。(作

(2)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对这件事,我有感慨了。(作状语)

(3)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召公谏厉王弭谤》)――百姓有嘴,犹如大地有山水,财富由此而出。(作补语)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在这时,我才知道以前我所游山水都不能算是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作补语)

2)双音顺承连词,多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用法与现代汉语同,可不译。例如: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诏: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令)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于是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3)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

(4)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2·至于,连词,表示承接,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可译为“到”。例如: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三峡》)——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绝:断绝)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学后检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困于心,衡于虑( )

(3)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欲有求于我也 ( )

(6)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7)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8)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9)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10)不拘于时,学于余( )

(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13)当其欣于所遇( )

(14)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1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含有“于”的句子均为近年高考考查过,经重新组合,下同)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勾践说于国人

C.苛政猛于虎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故燕王欲结于君

C.室西连于中闺 D.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学后检测参考答案

一、(1)介词,从(2介词,在(3)介词,表比较,比(4)介词,对、对于(5)介词, 向(6)介词,到(7)介词,表处所,到(8)介词,表对象,在(9)介词,表比较,比(10)介词,表被动,被/介词,表对象,向(11)介词,表对象,对、对于;(12)介词,表对象,可不译;(13)介词,表对象,对、对于;(14)介词,表比较,比;(15)介词,表对象,向

二、

(1)AD(AD.介词,表处所,在;B.介词,表对象,向;C.表比较比)

(2)BC(BC.介词,同、跟、和;A.介词,到;D.介词,表比较,比)

(3)CD(CD.表被动,译为“被”;A.对;B.在/被)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