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故事摘抄 正文

中国汉字是怎么来的汉字起源的奥秘(中国汉字是怎么来的 又是怎么变化的)

jellybean 2024-04-19 23:49:02 故事摘抄 38 ℃ 0 评论

文/星空婉儿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有四种: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

中国汉字是怎么来的汉字起源的奥秘(中国汉字是怎么来的 又是怎么变化的)

我们的汉字是唯一的流传至今的文字,其他三种文字都已经消亡了。

“汉字”这个称呼其实来源于我国的汉朝。目前对于汉字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就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最早的汉字符号距今已有一万余年。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的彩陶上刻画的符号便是印证。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的彩陶上刻画的符号

0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出现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其中前四种是古文字,后四种属于今文字。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初,我们并没有发明书写的纸张,大部分文字都刻在乌龟的甲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面。这时候的文字并不是为了交流,而是用来记录占卜的。因为这个时期属于殷商时期,所以甲骨文又被称为“卜辞文字”或“殷墟文字”

甲骨文中记录了大量的象形文字,根据事物的形状进行描绘,所以这时候的文字与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甲骨文在商代发展后,开始由中原向外发展。

甲骨文

二、金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发展,人们为了装饰,便在青铜器上画画或者刻上文字。因此金文又叫做“钟鼎文”或“吉金文字”

金文和甲骨文一脉相承,但是又不尽相同。由于金文是浇铸而成的,所以它的笔画比甲骨文更肥大更圆润,字形非常粗犷。因为其目的不是占卜,而是装饰,所以金文所刻画的物象更为逼真,笔画变化多端,并没有成型,异体字也非常多。

金文

三、大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因为著录在《史籀篇》这本书中,所以大篆又被称为“籀文”。如果说甲骨文和金文主要是把物象生动地画下来而成为了文字,那么大篆便脱离了事物本身,笔画趋于线条画,结构也慢慢变得整齐,这为后来我们汉字的方块化打下了基础。

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国家争霸天下。当时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类是“六国文字”,一类是“秦国文字”。

其中“六国文字”是指实行合纵的六个国家之间通用的文字,即韩、赵、魏、齐、楚、燕六国,当然也包括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由于使用国家众多,“六国文字”笔画随意,结构非常混乱。而“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金文,所以被称为“大篆”。

甲骨文和金文,可以根据汉字能猜出它所表示的事物;而从大篆开始,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难以猜测含义。

大篆

四、小篆

小篆是相对大篆而起的称呼,也叫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政策。战国时期,大家文字各不相同,车轨的大小也不一致,度量的标准也是千差万别。这样交流起来极不方便。

比如说:一个人驾着车从秦国去往赵国,走了一半会发现前面无法通行,因为修筑的车轨完全不一致,大车无法走小车的道路。如果是从自己国家开的药方,去到别国也无法抓药,因为度量单位不一致,可能在自己国家的一两相当于别国的一斤。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因此秦始皇要求所有国家都使用秦国的文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篆”。因此可以说,小篆是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小篆

五、隶书

小篆的出现虽然结束了汉字混乱的局面,确立了规范的汉字,促进了汉字的发展。但是小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结构非常复杂,书写很麻烦,不利于传播。

这时候产生了一种新的字体,那就是“隶书”。隶书是下级人员(隶人)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从圆润变成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把曲线变成了方折,把弧线变成了直线,这样汉字书写便容易多了。

隶属的最大特点便是简单化、抽象化。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汉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演变成我们所说的今文字。从此以后,汉字的结构不再像古文字那样类似于画画,象形的意义淡化,而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符号。横、竖、撇、捺、折等笔画从此基本定型。

正是因为隶书的出现意义重大,历史上将此称之为“隶变”。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称之为“古隶”,汉隶称之为“今隶”。隶书是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字大篆、小篆、隶书的演变

六、楷书

楷书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一种字体,端端正正可以成为楷模。因此“楷书”又被成为“正书”“真书”。

楷书产生与汉代末期,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非常流行,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的笔画更加平直,方方正正,容易书写。

楷书

七、草书

草书其实就是草率的隶书,是与汉隶平行的一种字体。草书在东晋时期达到成熟,它打破了隶书的结构和偏旁,通常是“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的上下字往往是有牵连的,而且相通,书写非常快速,简化了汉字。但是草书由于过于牵连和简化,难以辨认,所以一般只能作为艺术进行欣赏,而不能作为平时使用的工具。

草书

八、行书

行书产生与东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流畅的手写体。

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草书而不放纵。笔画虽然相连但是各自独立,清晰易认。这种字体是最具实用价值的,因此,从东晋到现在,我们手写体一般都采用行书的字体。

我国的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大篆、小篆,再从篆书演变到隶书,最后演变成今天仍旧使用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些文字有些是先后关系,有些是同时期并用的关系。总体而言是越来越简化、线条画、抽象化。

行书

“牛”字的演变

02

创造汉字的方法

汉字究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明确提出“六书”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也就是说,我国的汉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造字法。

一、象形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象形文字主要是通过画出事物的特点来代表这一事物,比如说“日、月”都属于象形字。

象形字一般都是名词,是某种具体的事物,这类事物可以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女”字,画的是一个女子双手交叉,跪坐在地上的姿势,来表示“女子”的意思。在古代,女子多为跪姿,这也体现了古代女子的地位。

象形字

“儿、女”的象形字

二、指事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的意思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入一笔作为指事的作用,指向某一个地方, “上、下”就是指事字。

比如说“本”和“末”字,在古代,“木”是一个象形字,画出了树木的大概样子,表示树木的意思。而“本”字则指向“木”的下面,表示“树根”的意思;而“末”字指向“木”的上面,表示“树梢”的意思。

再比如“刃”字,就是在象形字“刀”的基础上,指向“刀”的边缘,表示“刀刃”的意思。

指事字

三、会意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字一般包含两个或者多个部分,需要将这几个部分合起来理解,才能明白它的意思。比如说“武、信”这两个字。“武”字是“止”和“戈”这两个字合成的,表示“停战”才是真正的武功。而“信”字时“人”和“言”合成的,表示做人言行需一致。

比如说“休”字,是由“人”和“木”组合而成,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靠着一颗树在休息,因此表示“休息”的意思。

会意字——“休”

四、形声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我们汉字中占比最高的一种字,高大80%。形声字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半表示意思(形),一般表示读音(声)。

比如说“江、河”这两个字,前面的三点水表示含义,江河是指水,后面的“工”和“可”表示读音。换句话说,在古代,“工”的读音与“江”相同,“可”的读音与“河”相同。

再比如“婚”字。古代成婚一般是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婚”由“女”和“昏”组成,其中“女”表示意思,“昏”表示读音。诸如此类的还有“珠、株、诛、蛛、茱”等,他们都读做“朱”,分别表示“玉器、树木、言论、虫子、草本”的含义。

形声字——“抱”

结语

从形体上来说,我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八种字体,其中前四种是古文字,后四种是今文字,“隶书”是汉字的分水岭,因此称之为“隶变”。

从造字法来说,我国汉字主要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四种造字法,外加“假借、转注”两种用字法,合成为“六书”。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奥秘无限,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索。

参考文献:《现代汉语》

《“六书”在现代汉字标志构形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