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蒲松龄的《尸变》,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诈尸

jellybean 2024-04-19 02:16:30 综合其他 303 ℃ 0 评论

小时候,在农村听到过“诈尸”的说法,就是人死后,尸体受到什么影响,会突然复活,对他人造成伤害。“诈尸”到底会是怎么样的?看了《聊斋》中的《尸变》,就会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了。

闲来无事,阅读《聊斋》,一篇《尸变》,让我看到了“诈尸”的恐怖。

蒲松龄的《尸变》,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诈尸

话说清代山东阳信县有个老头,他居住的村子离县城有五六里的路,父子两个在路边开个旅店,供过往旅客住宿。一者这也算积德行善的好事,二者这也可以作为他们父子谋生的手段。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也落后,运送东西好多都是靠人力,或者马车,牛车什么的。尤其是人力车在山东这个地方,曾经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四个推人力车运贩卖东西的车夫,是他们旅店的常客,经常在他们家店里住宿,和老头的关系也比较熟络。

有一天傍晚,那四个推小车贩运东西的客人又来住宿了。可是,店里的客人已经住满了,没有房间可供他们居住了。这四个客人想想,这附近也没有其它客店可以住宿,当时天快要黑了,不在这里居住就找不到住处了。当时又是深秋季节,夜里比较寒冷,他们又不能在野外住宿,于是,就坚持要求老头好赖给他们寻找一个住处,免得他们在野外受冻。

老头也觉得这是老客户,不能硬性拒绝,沉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地方。就说:“要说也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你们住下,就是不太方便,害怕你们不满意。”客人说:“只要不让我们露宿荒野,什么地方都可以,我们不敢挑三挑四。”

老头想到的地方,其实是他新丧儿媳妇的停尸房。老人的儿媳妇刚死不久,尸体停放在一间房子里。儿子外出买棺木还没有回来。老头认为摆灵床的房子里有空地而且很安静,于是就带着客人穿过街道去住宿了。

进了这座房子,只见桌子上的灯火很昏暗。桌子后面就搭着帐子衣服,纸做的被子覆盖着死者。为什么是纸做的被子?在许多地方人死了之后,都是用棉被覆盖的。不过,这覆盖死人的棉被,后来都被扔掉了。也许那时人们贫穷,舍不得把棉被扔掉,于是就用纸做的被子代替。

客人又看看安排他们住宿的地方,是在里面的房间里,有连着的床,可能是靠墙摆放,首尾相连的床。四个客人尽管觉得这地方不好,但是实在没办法了,而且都很疲倦困乏,所以就无奈住下,很快就气息变粗,进入酣睡状态了。

其中有一个客人,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听到屋里有沙沙的声音,急忙睁开眼睛,只见灵床前的灯火,照耀得非常明亮,那女尸已经掀开身上覆盖的纸被子起来了,一会儿,慢慢地走进客人的房里。只见她面相为淡金色,白巾裹着额头。她弯腰靠近床前,挨个地吹遍了三个躺着的客人。这个客人十分恐惧,害怕会轮到自己,就悄悄地拉着被子盖住脑袋,屏住呼吸忍住吞咽等待着。没过多久,女尸果然过来,也像吹其他客人一样吹他。只是隔着被子,阴气吹不到他身上。

后来,他感觉女尸已经走出客房了,就听见纸做的被子沙沙沙的响声,他悄悄掀开被子偷看,只见那女尸已经像开始时候一样僵硬地躺在那里了。客人更加害怕了,不敢发出声音。他悄悄用脚蹬了蹬那三个客人,但是,那三个人一点反应也没有。客人想来想去没有办法,觉得不如穿衣服逃跑。刚起来拿起衣服要穿,沙沙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客人害怕了,又趴下了,把脑袋缩在被子里。感觉女尸又来了,连续吹了好几下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听见灵床有响声,知道又躺下了。于是从被子底下伸出手来找到裤子,极快地穿上,赤着脚跑出来了。

女尸也起来了,就像是要追逐他。等到她刚离开帷帐,客人已经拨开门栓出来了。女尸跟在他后面跑。客人边跑边号叫,村里的人都在熟睡,没有人听到他的呼叫。他想要去叩店主人的门,又恐怕被追上,于是向着县城的路,极力地逃跑着。

到了县城东郊,瞥见有一座寺庙,听见了敲打木鱼的声音,就急忙跑过去拍打大门,庙里的和尚不知道他为何事慌里慌张,就不肯马上让他进去。转眼间,女尸已经到了,离客人的身体只有几尺的距离,客人更加慌张失措了。

恰好庙门门外有一颗白杨树,大约有一搂多粗,于是他就以树做掩护,抵抗女士的攻击。她向右他就向左,她向左他就向右。女尸更加愤怒了,不过两方都很疲倦了,女尸突然站立不动,客人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躲在大杨树树后面。

女尸突然跳起来起,伸出两臂,隔着树干,探身扑向客人。客人受到惊吓,猛然向后一退,仰面摔倒在地。女尸捉不到他,抱着树干就僵硬了。

庙里的和尚从门缝里偷看偷听了很久,见没有声音了,才慢慢走出来,看见客人睡在地上。点火照看,发现他昏死过去了,但是心口还微微地有呼吸。就把他背进庙里,放在床上,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苏醒过来。给他喝了点热水后,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客人把当时的情形都说了出来。

这时候已经到清晨了,曙光熹微,旭日将升,和尚认真查看树上,果然看见了僵硬的女尸。和尚非常害怕,马上报告了县官。县官亲自来检验了,让人扒开女尸的手,但是因为抓得很牢固拔不开。仔细一看,原来左右两手的手指,像钩子一样并排卷着,指甲都刺进树里面去了。又让几个人用力拔,这才松下来。看那指头形成的洞穴,就像凿出来的孔一样。

县官派遣衙役到老头家打探,果然女尸不见了,客人也死了,许多人纷纷嚷嚷地正在喧哗。衙役告诉了他们缘故。老头于是跟着他去,把女尸抬回去了。

事情总算平息了,但是客人为难了。他痛哭着对县官说:“当时四个人一齐出来靠运送贩卖货物赚钱养家,现在我一个人回去,这样的情形如何能让乡亲们相信呢?”于是,县官发给他一封公文,讲清事情原委,并派人送他回去了。

阅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诈尸”的传说,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很显然,这是一个鬼故事。这个故事作者要表达什么呢?想隐喻什么?揭露什么?批判什么?鞭挞什么?

郭沫若先生对蒲松龄的《聊斋》故事,用一副对联来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个故事就是人死后变妖害人的鬼故事。

一个少妇,生前可能也是朴实善良的,但她死后却变成害人的厉鬼了。想想也可怕,人和鬼竟然是这样轻易地可以角色转换。但这种角色转换是谁控制的?不知道。少妇死了,进入另一个世界,是谁让她变成厉鬼去害人?

我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鬼故事。因为有些恐怖,倒也能吸引好奇的童心。像什么吊死鬼、溺死鬼,找替身自己去托生啊,什么打路鬼专门残害过路人啊,等等。至于诈尸的鬼故事,我还是第一次在《聊斋》中看到。

至于作者写这个鬼故事想表达什么?我觉得不必要穿凿附会。《聊斋》就是写鬼故事的,像“诈尸”这样的民间传说,自然要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作者只不过把这种民间传说具体形象、生动细致地描写出来了。作者的本意就是述异写奇,记鬼记怪的,民间关于诈尸的传说,当然要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诈尸是不可能出现的。人死了就是一具尸体,失去了思想和活动能力。至于作者要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过是为了增加阅读吸引力而已。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