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文化浪子”余秋雨,面对诬陷不反驳:非议像人影,人越高影越长

jellybean 2024-04-19 16:05:02 抒情散文 205 ℃ 0 评论

面对诬陷不要反驳,不要申诉,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不要企图让旁观者怜悯。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节未到。——余秋雨


“文化浪子”余秋雨,面对诬陷不反驳:非议像人影,人越高影越长

所谓树大招风,名气大了也会招来种种非议,余秋雨便是如此。国内对余秋雨可谓是褒贬不一,有的人拜他为神,有的人踩他为泥,但是我想更多的人应该还是能够理智的去判断的。

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自1992年,他的《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很客观地来说,他开拓了一个新的散文时代。

那种加入想象,让人置身其中,加入白描、叙事又上天入地、纵横捭阖的散文,之前,还真是没见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可谓是“风靡一时”。余秋雨一下子就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而在此之前,余秋雨还在戏剧学院当院长,但最后毅然辞职,开始了“文化之旅”。正如他所说:“满心满耳都会突涌起向天地释放自己渴念,”受了天地的召唤,这个“文化浪子”开始了艰辛的“漫游”!


他曾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在凌冽的秋霜中登临黄鹤楼,在除夕的深夜摸到寒山寺,甚至从敦煌莫高窟经卷到西域喀什,从漫漫阳关到宁古塔,余秋雨走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精魂,更是中国人文化的自信。

他把一路的思索与感悟邮寄给自己的一个编辑朋友,后来集结出版的《文化之旅》竟然极度畅销,一不小心就成为当时罕见的文化热点,最火爆的时候,甚至出现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此书的盗版数量甚至是正版的18倍,但也可能声名过盛,余秋雨也遭来很多麻烦,甚至一时间成为媒体攻击的焦点。

所谓誉满天下,“谤”亦随身。很多人甚至连他的书都没有读过,就开始说”秋雨含悲“这样的鬼话,而我始终认为能写出《道士塔》的人,把民族利益放在最高层的人,格局不会小到哪里。

而被骂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余秋雨怎样反击,他的那种在散文中流露出来的胸襟和气度还是有的!不过对于”非议“,余秋雨倒是也表达过自己的想法!


1998年,余秋雨应邀到湖南岳麓书院演讲。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们余秋雨:”你怎么对待别人的批评呢?“

余秋雨只稍微思索一番,就说:“我不想反击,我也已经表达过了。我有一个朋友开玩笑,指着我说:‘余先生,你可能身上有伤疤。’我说:‘我没有伤疤。’于是我就把衣服脱下来。但我却忘记了,当众脱衣服的动作比指责你有伤疤还要糟糕。”

最后,余秋雨用两句话评议了对他的种种非议:“多年来,我得到的荣誉太多了,需要有一些非议来平衡一下。人没有非议是不真实的,非议就像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长。”

余秋雨用玩笑的语气回答了这个”严肃“的问题,其实足以见得他的智慧,有的时候无需辩解,否则反而对自己更有害。而曾经诽谤过他的人们,应该感到无比的羞愧吧!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

“面对诬陷不要反驳,不要申诉,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不要企图让旁观者怜悯。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节未到。”

面对非议,他平静淡然,他视非议“如影随形”,文化大师的风范足以见得!


《文化苦旅》这本书我读的比较晚,在我大学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翻开。新版的《文化苦旅》在内容上包含了四个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

其中包含二三十篇散文,认真读来,我随着余秋雨也去到了莫高窟、都江堰,天一阁,结识了风雪阳关的老者,乡村里的信客,气的人发狠的王圆箓。

说起这个王圆箓,就不得不提到那篇《道士塔》,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初中语文都学过,这个小人物做了一件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唾弃”的事情,只因为他的无知。

文中说:“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突出重重的叹息。”而这个王圆箓既是小个子,也是小人物,因缘际会,身为道士的他当了莫高窟的家。

他从最开始自己找来工匠用石灰刷去古代的壁画,用铁锤把塑像打毁,甚至把墙壁刷白,只为了绘上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余秋雨在描写到这儿的时候,我也不禁为被毁的古代壁画叹息,也不禁为那些雕塑流泪。


可更可悲的是,当王圆箓发现“藏经阁”的秘密时,他不知道他打开的是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最终把很大一部分经卷和绘画卖给了一直对这些古迹虎视眈眈的英国考古专家斯坦因。而他所得的也只是三十英镑而已!

就这样,把这些文物剥离了原生土地,让人悲痛不已。余秋雨在自己的想象中甚至要和斯坦因”决一死战“可势单力薄,国家积弱,他只能“跪在沙漠里,大哭一场。”

余秋雨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到敦煌文化没落的原因,以及对文物古迹不受重视的痛心,更能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对于民族屈辱的感慨,让人不禁掩卷反思。

余秋雨曾经说过: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即使文字再优美,也只是简单的语言堆砌,不会成为经典。”

因此,余秋雨对于文章的思想高度要求极高,这才有了《都江堰》、《莫高窟》等具有深刻主题的散文。

比如《都江堰》中,余秋雨更是进行了哲学性的思考,道出了中华文化的秘密: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却在都江堰做了一次集中体现。”

而余秋雨之所以可以将文化与地理融合一起,把空间和时空流转,皆是源于他的博学,以及他宏大的世界观。

正如他在《我的山河》中所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因为“书”,让余秋雨把“文本文化”带到了“生态文化”。这个“生态文化”正是他告诉我们的文化密码!


除了极高的思想主主题,余秋雨的语言也是格外优美,尤其是排比修辞的运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比如: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又比如:

就人生而言,也应该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这些语言不仅具体描绘我国的山河,还加入个人的情感,如果你细细品读,心灵会受到震撼,而他独特的风格,也酣畅淋漓的展现出来了。

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以来,就长期占据排行榜,一本中国文化的珍贵飨食,持续掀起文化阅读浪潮,它是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更被权威评选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前列。


贾平凹、金庸、白先勇等名家也极力推荐。

贾平凹说:

“这个时代,是大争议出大成就,我们有幸就遇到了一批大人物。余秋雨《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有关文化的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金庸更是给予余秋雨极高的评价,他说: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白先勇读了《文化苦旅》不禁感慨: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我。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余秋雨纵使受到万般非议,他依然挺起中国文化学者的脊梁,躬身前行。相信和我一样想要丰富自己知识结构的人不在少数,对于我们的心灵来说,没有什么比营养可口的一道“文化大餐”更令人愉悦的了。

今天为大家推荐余秋雨的这本《文化苦旅》,30周年纪念版,全新修订,荣耀回归,一家人可以共读这本书,时间和文字在一户户家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的方式。


本书装帧雅致,值得入手。现价49.8,一顿午餐的钱,让你品读大师之作,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购买!

我是@苏米的猜想关注我,温暖你!#618好物趋势##文史好物大赏#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