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精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 精忠报国)

jellybean 2024-04-19 05:27:55 综合其他 394 ℃ 0 评论

一、郑军光复前的台湾

1.中国对台湾的管辖

精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 精忠报国)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大陆的中原王朝和台湾接触很早。《三国志》记载,230年,孙权就派遣卫温到达台湾,俘虏数千人。《隋书》记载,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棱率兵自义安(今广东潮州市)渡海击流求(今台湾),登陆后,“遣人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陈棱等打败流求人的反抗,俘虏了数千人通过这两次接触,大陆人民对台湾有了一定了解。唐、宋两代,两岸交往逐渐密切。


元代至元年间在台湾设立了澎湖巡检司,为了便于管理福建和台湾,在大德年间还将首府迁往泉州。元明易代,为防止倭寇骚扰,曾将居民迁入内陆,郑和七下西洋,台湾人表示臣服。嘉靖年间,明朝恢复了澎湖巡检司的设置。1592年,为防止倭寇骚扰,在澎湖和台湾设置守军,春季和冬季来驻守,直到西方人来台湾。


2.西葡两国对台湾的争夺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随后的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8年达伽玛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西方殖民者开始疯狂强占殖民地,掠夺黄金和香料,瓜分世界。


两国后来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条约规定将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300里格(约合1770公里或1100英里),大约位于西经46°37'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势力范围如下:





他们的殖民活动引起了很多国家跟风,其实就有荷兰。由于葡萄牙实力被划分在东边,所以它积极开拓东方商路,成为首个打通亚洲航线的欧洲国家。16世纪中期,一个葡萄牙水手在海上看到一个美丽的岛屿,惊叹的喊出:“Ilha Formosa!(美丽之岛,音译即为福尔摩沙)”。





1596年,荷兰人林斯豪顿(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写了一本《东印度水路志》,配有地图,描绘了Formosa群岛,并且准确的定位了纬线。他本意是献给当时独立的祖国荷兰,却引起西班牙殖民者的注意。


然而,此时东亚另一国家也参与到对台湾的争夺,刚刚走出内战的日本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獠牙。1593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使者携带《高山国诏谕计划书》招抚台湾,恐吓当地人:“若是不来朝,可令诸将征伐之,万物生长者,日也,枯竭万物者,日也;思之”。得知消息的西班牙人一度决定先攻下台湾,但日本人逐渐将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随着丰臣秀吉的去世和日本局势动荡,日本争夺台湾逐渐不了了之。



3.来了一个新对手

谁知走了一个竞争对手,又来了一个曾经属于西班牙统治的荷兰。据连横《台湾通史》记载,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荷兰人“驾大舰,携巨炮”,以互市为名来到广东,为中国地方官拒绝。当时海盗海澄人李锦劝荷兰人去澎湖,荷兰人占领澎湖后,福建地方官严禁中国人下海,并捉拿李锦下狱,荷兰人也离开了澎湖。但他们贼心不死,1619年科恩在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作为在远东的地区的桥头堡。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在经过了三年准备后,东印度公司又一次以互市为名,派遣科纳里斯·雷约兹率军舰17艘、侵略军1000余人,侵扰福建漳州等地,并再度侵入澎湖,筑城盘踞,妄图长期占领。天启四年,时任福建巡抚的南居益派俞咨皋(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儿子)与荷兰人激战,打败并驱逐了荷兰人。


但他们败后在台南登陆,向当地土著借了“一块牛皮大小的土地”居住,但荷兰人将牛皮剪成条状,占了一块土地建筑热兰遮城,驻兵2800人。两年后,西班牙人进入基隆地区,占领了台湾北部,台湾由此形成西班牙和荷兰分别占据南北的局面。


热兰遮城位置如下:





4.荷兰人残酷的统治

站稳脚跟后,荷兰人就开始治理台湾。从1624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历任台湾长官分别为:宋克(1624-1626)、迪·韦特(1624-1627)、讷茨(1627-1629)、普特曼斯(1629-1636)、柏格(1636-1640)、保鲁斯·特罗登纽斯(1641-1643)、勒·麦尔(1643-1644)、法兰索斯·卡朗(1644-1646)、奥弗特·华特(1646-1650)、尼古拉斯·费尔堡(1650-1653)、康纳里斯·卡萨(1653-1656)、弗里德里克·揆一(1656-1662)。


荷兰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十分残酷,排除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曾任总督的讷茨给巴达维亚荷印总督和东印度公司评议会写了一份贸易书,认为他们必须“不遗余力破坏中国和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并将西班牙从台湾北部驱逐出去。虽然荷兰人想方设法打击澳门的葡萄牙人,但对他们十分轻蔑,认为能“在南海和新西班牙,而且能够在马六甲和果阿使他们遭到毁灭,或至少使他们的商业完全瘫痪”。


在贡赋方面,荷兰人实行敲骨吸髓的统治。规定所有土地均归荷兰人所有,强迫当地农民耕种,分为上中下三等田地,以甲为单位交租,1甲约等于11.1亩。上等田每甲纳粮18石,中等纳粮15.6石,下等田10.2石。除此之外,还有人口税,每人每年交纳4盾,从开始的3100盾到后来的33700盾,甚至连在深山的高山族都要交狩猎税,每人每月1盾,后来增至15盾,总收入在20000-36000盾不等,每年还要交纳几万张鹿皮,还设置了关税,据《台湾通史》记载,每年可得十万两白银。


政治方面,荷兰人组织了听命于巴达维亚的评议会,实行结首制度,即将数家做一小结,数十小结为一大结,也设置结首,并利用高山族传统的“老人”习俗统治台湾人民,实行严密控制。


军事方面,荷兰人驻扎军队,建立据点。在修筑了热兰遮城后,又在北线尾建筑了热堡,在魍港建筑了弗里辛根堡。清顺治七年(165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规定热兰遮城,最少也应有1200人,实际上最多的时候,荷兰人驻扎了2200人,在欧洲战场上已经有了少量军队即可凭借棱堡打败远多于自己的军队的先例,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教育方面,荷兰人利用传教士进行奴化教育,强迫他们做礼拜,进教堂,做祈祷,其实传教士也在作威作福。


荷兰人还进行买卖奴隶的活动,据同时期的荷兰人威廉·庞德古写的《难忘的东印度旅行记》记载,仅他知道的在天启三年(1623年),在澎湖群岛,荷兰人就有1400多名中国俘虏,除了180人已经先期运到巴达维亚外,剩下的人到达巴达维亚的,只有33人。荷兰人还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虐待,严刑拷打,以至于宋克自己也承认激起了全中国的愤怒,对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是非常刻薄和残酷的”。



荷兰人登陆台湾



台湾人对此也不堪忍受,爆发了多次起义。高山族和汉族都发动过大规模的起义,1624年和1628年,目加溜湾社和新港社高山族就袭击荷军,杀死住在当地的荷兰侵略者60余人,并联合起来抵抗荷军,最后终因弹药不济,麻豆、肖拢二社陷入敌手。据统计,从1641~1643年,台湾就有58个高山族村社起兵反荷。最大的一次则是汉人郭怀一在1650年领导的,他本是郑芝龙的部下,在台湾定居下来后眼见荷兰人压迫台湾同胞,计划在中秋节晚上摆一出鸿门宴,宴请荷兰宫吏、商人和军官,然后乘势夺回普罗文查堡(今台南市)。但由于计划泄露,起义提前到八月初七,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1.6万人。郭怀一身冒炮火,不幸阵亡,部下1800 多人也壮烈牺牲,起义最后失败。事后,荷军对台湾人进行大屠杀。大概将近万人死难。



二、决策攻台与粮饷筹备

1.各种因素促成的攻台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从小在日本长大,六岁回到中国,其父郑芝龙是明末大海盗,纵横东南,后接受明廷招安。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毅然与父决裂,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纵横海上,多次打败清军,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他和张煌言配合三入长江,破瓜州,克镇江,围南京,连占数十州、县。在大好形势下,郑成功骄傲轻敌,屯兵坚城,无所作为,终为清军所败。七月,仓促退守金门、厦门一带。南京之役给郑氏集团以惨重损失,而此时,随着李定国等人的流亡,活跃大陆的抗清武装仅剩郑成功一支,战略局势对郑氏集团十分不利。清军势必以主力全力消灭郑氏集团。1660年顺治命以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率领京城满洲主力,再汇聚江宁以及各地的满洲劲旅一并兼程南下,同时沿海各省水师也向闽东集结,几乎倾巢而出,企图一举消灭郑氏集团。。清军兵分两路,南路由李率泰、黄梧出海澄,北路由达素、施琅出同安,一齐夹攻厦门岛。被郑军在海上击败,损失万余人,达素等人仅以身免。郑军形势转危为安。



郑氏战船



然而,就全局抗清形势而言,明清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郑成功深感金门、厦门地区狭小,不足以支撑长期抗清,决议攻取台湾。无论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还是连横的《台湾通史》亦或是其他史料,都指向何斌给郑成功攻台带来了东风,他对台湾非常熟悉。何斌把在台湾绘好的标有台湾的水系、港道及荷兰的兵力分布、炮台设置状况的地图交给郑成功,自告奋勇充当向导。


但必须说明的是,没有何斌,郑成功对台湾也是志在必取,非常熟悉。早在郑芝龙时代,台湾就有很多中国人居住,郑芝龙还组织了大量中国人去台湾垦荒。郑成功本人的商船也经常往来台湾两岸,更是有三百人的领航员。所以促使郑成功攻取台湾的因素应有两点,一个是郑成功需要足以解决几十万人粮饷军械的后方基地以抗清,二是各方因素作用下对台湾的熟悉。郑成功在打败达素之后与诸将说:


“前年何斌所台湾一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麟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可得,我欲平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了”


此后,郑成功又言:

“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讨,恨尺土之未得,继而舳舻南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


然而,收复台湾的决策,却遭到许多部将的反对,如张煌言便致信郑成功


“是虏酋短折,孤雏新立(指清帝福临病死,玄烨幼年继位),所云主少国疑者,此其时矣。 满党分权,离衅叠告,所云将骄兵懦者,又其时矣。且灾异非常,征科繁急,所云天怒人 怨者,又其时矣。兼之虏势已居强弩之末,畏海如虎,不得已而迁徙沿海,为坚壁清野之 计,致万姓弃田园,焚庐舍,宵啼露处,蠢蠢思动,望王师何异饥渴。我若稍为激发,此 并起亡秦之候也。惜乎殿下东征,各汛守兵,力绵难持,然且东避西移,不从伪令,则民 情亦大可见矣。殿下诚能因将士之思归,乘士民之思乱,回旗北指,百万雄师可得,百十 名城可下矣。又何必与红夷较雌雄于海外哉!况大明之倚重殿下者,以殿下之能雪耻复仇 也。区区台湾,何预于神州赤县,而暴师半载,使壮士涂肝脑于火轮,宿将碎肢体于沙迹, 生既非智,死亦非忠,亦大可惜矣。况普天之下,止思明州(厦门)一块干净土,四海所 属望,万代所瞻仰者,何啻桐江一丝,系汉九鼎。故虏之虎视,匪朝伊夕,而今守御单弱, 兼闻红夷搆虏乞师,万一乘虚窥伺,胜败未可知也。夫思明者,根柢也;台湾者,枝叶也。 无思明,是无根柢矣,安能有枝叶乎?此时进退失据,噬脐何及。古人云:宁进一寸死, 毋退一尺生。使殿下奄有台湾,亦不免为退步,孰若早返思明,别图所以进步哉!”(《上延平王书》)


从实际角度而看,郑成功军已无力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而达素虽败,清军主力尚存,随时可以向金门,厦门发动新的进攻,金门,厦门和福建沿海经多年征战,已残破不堪,无力支持郑军,因此,郑军转战台湾的战略决策是合理的,并非如张煌言所说“生既非智,死亦非忠”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也维护了祖国统一与完整。功不可没。



2.郑军的充足准备

为收复台湾,郑成功做了大量准备。曾跟随郑成功多年的杨英在《先王实录》记载,1659年12月,郑成功命令前提督黄廷、户官郑泰督率援剿前镇指挥官戴捷、仁武镇指挥官康邦彦安顿将领官兵家眷”。次年正月,在击败了达素所率清军之后,郑成功加紧了复台的准备工作。1660年冬,他派出大批军队到广东潮州沿海地区筹集粮食。次年正月,他在厦门传令大修沿只,听令出征。并召集诸将举行秘密会议商议攻取台湾,认为虽然打败达素清军,但清军仍然强大,台湾地方广大,粮饷充足,是个很好的后方基地,荷兰人不过数千,想攻取台湾作为后方基地。但大部分军官心存疑虑,宣毅后镇指挥官吴豪和大将黄廷表示台湾情形陌生,条件恶劣加上荷兰人火炮厉害,不同意攻取台湾。建威伯马信建议派人前去探查,各方意见不一。参军陈永华打圆场,认为各方所言都有道理,需要郑成功一言而决。此时协理五军戎政杨朝栋发言支持郑成功,认为恢台之举可行。郑成功非常高兴,称赞“朝栋之言,可破千古疑惑”,当即决定复台。


定计后,郑成功开始做军事上的准备,首先是军粮筹集,据《明清史料》己编第三本《户部残题本〉记载,仅1656年10月-1661年2月,郑成功就武力征粮24次,大县10万石,小县5万石,筹集到了大量的军粮。他还从海外购粮,166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就截获了郑成功一艘大帆船上的50吨大米。何斌也在台湾给郑成功筹集了十余万两白银。其次,郑成功开始练兵造船,取台湾之前,郑军约有70镇24万兵力。在福建东山,郑成功所造大船载重3000~4000担,长约10丈,宽2.5丈,高1.5丈,吃水8尺,其构造和性能适于作战。郑成功练兵先练胆量,其次军纪,经过训练,士兵在海上如履平地,战船进退有法。


除了修理战船、备办粮饷、器械以外,为了既能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台湾,又不失去厦门、金门、南澳一带近海岛屿。因此,他决定亲自统率主力出征台湾,这支主力又分为首批和二批,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将领和官员有马信、周全斌、萧拱宸、陈蟒、黄昭、林明、张志、朱尧、罗蕴章、陈泽、杨祥、薛进思、陈瑞、戴捷、黄昌、刘国轩、洪暄、陈广、林福、张在、何祐、吴豪、蔡鸣雷、杨英、谢贤、李胤、李袭。1661年(顺治十八年)誓师,参加誓师礼的有原兵部尚书唐显悦、兵部侍郎王忠孝、浙江巡抚卢若腾、吏科给事中辜朝荐、右副都御史沈佺期等,此外还有明宁靖王朱术桂、鲁王世子朱桓、泸溪王、巴东王和留守文官武将。从参加饯行宴会的人来看,基本上包括了当时在金、厦地区的全部明明朝头面人物。


攻取台湾分为两个波次,第一梯队由郑成功亲自指挥,率文武官亲军、右武卫、左右虎卫、提督、骁骑镇、左先锋镇、中冲镇、后冲镇等为第一梯队,共有战舰120艘,部队2.5 万人(一说战舰350艘,兵士4万人),克期先行。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20余艘,部众6000人。其作战方针是:首先收复澎湖,作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于台江实施登陆作战,并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两地荷军的联系,分别予以围歼,再收复台湾全岛。


留守将领任务更重,人员和任务如下:


人物

防守地点

任务

忠勇侯陈霸

南澳

警惕清广东军阀苏利、许龙乘虚而入

郭义、蔡禄二镇、忠匡伯张进

铜山(今东山)

必要时策应守南澳的陈霸部

户官郑泰( 郑成功族兄)和参军蔡协吉

金门

守御该岛,;留守金门

洪天祐、杨富、杨来嘉、何义、陈辉

南日、围头、湄州一带,连接金门,

防北面来犯之敌

世子郑经,辅以洪旭、黄廷、王秀奇、林习山、杜辉、林顺、萧泗、郑擎柱、邓会、薛联桂、陈永华、叶亨、柯平

厦门

与洪旭之子洪磊、冯澄世之子冯锡范、陈永华之侄陈绳武三人调度各岛防守事宜



三、攻台之战与台湾回归

1.北线尾战斗

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从厦门扬帆起航,率领大军出征收复台湾。二十六日到达澎湖,留下陈广、杨祖、林福、张在四将带兵镇守澎湖。四月初一,到达鹿耳门。据《台湾外记》记载,当时水道水浅不能度过,郑成功令船排开等潮信到来,并传令全军“勿以红毛火炮为疑异,当遥观本藩鹄首(船头之称)所向,衔尾而进,破彼红毛,还我国土也。”潮信到来之后,郑军25000人兵分两路分为二路,主力直扑普罗文查堡(即今台南市所在),另谴宣毅前镇督统陈泽率领,从鹿耳门而南,沿北汕尾岛东岸前进,以拒荷兵自热堡(即安平)出兵,北攻鹿耳门口。荷军在热兰遮堡有2000人,普罗文查堡有600人。





第一战就在北线尾(也叫北汕尾)爆发,分为海战和陆战两部分。郑军使用30艘戎克船作战,荷兰人虽然船只不多,但较郑军为先进。最好的有“贝克德亚”号、“鄂礼维兰洛”号两艘巨舰,此外尚有巡弋舰“威因克”与“马利亚”两艘,以及战斗艇与夹板舰多只。关于郑成功的水师,如 施琅《靖海纪事》里一篇用来向当时的清皇请赏用的〈飞报大捷疏〉中可以很明显的注意到「炮船」、「鸟船」、「赶缯船」、「双帆艍船」等名词不断重复的出现。不过虽然透露了当时明郑几种船只的分级,但是这除了对炮船有「每贼炮船安红衣大铜炮一位,重三四千斤,在船头两边安发熕二十余门不等,鹿铳一二百门不等。」的描述外,对其他级别的军舰就没有过多描写了。需要指出「发熕」是一种嘉靖年间出现的大型后装火炮,从今天尚存的发熕来看,其弹丸可能达到24斤左右,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威力。「鹿铳」是一种类似西班牙式大型火绳枪的武器,但是在外形上接近日本大筒式的样式(其实明军此时所用的鹿铳很多就是从日本搞到的)其性能属于大口径枪和轻炮之间。



郑成功纪念馆中的战船



在於稍后写就的陈良弼的《水师辑要》当中,很明白的将澎湖海战前后明郑在役的战船分作「赶缯」与「艍船」两类,并分别加以图绘解说。实际上,陈良弼是这样交代这几种船之间的关系的:


「凡各处港道,有各处船只不同…大者亦如赶缯之式,小者亦如艍船之式…至若鸟船之式甚大,梁头至於三丈余,可载数千石,则如今之商洋船也,然莫如战船上乾净明亮,双战棚,两重炮位,器其重大;配水兵将百名,连战兵共有三百人。如先年平台之时,福建总督姚启圣令各县备造一只,费动万金。即平台之后,将军施琅见海宇升平,空縻粮饷,奏请改拆赶缯,今无此式。只见商船尚有似之,而装载货物,少以六、七千计,大则万余石矣。」


鼎盛时期,郑军有水师数万人,战舰数百上千艘,根据杨英的记载,郑成功军队在海(水)战时的作战过程如下:


海中水师,必用大船乘风冲犁。今江中风微流急,大船不便浅驰骤,只用大贡船十数只,每小船用长橹二枝,两艘边各用长撑八枝,每撑前配铜百子一门,斗头另配铜花干铳一门,遇敌先发花干,然后将左撑拨转右边发铳,右边发完,右撑拨转左边发铳,径冲入阵中,两铳齐发,如此往来飞击,量虏五完船。但火药,火箭。火罐火炮弓箭等项,须发齐备足用,虏若敢犯,先擒以振军威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在与敌军交战的,郑成功的海战战术在海上依旧是和郑芝龙时代一样,使用传统的冲撞战术,利用己方技术好,船大船身高,水战熟练的特点,占据风向,冲撞对方船只,在靠近对方船只时,利用高处优势用火铳火炮和弓箭对对方船只人员进行杀伤,运用船只的撞角将对方船只撞坏沉没。如果没有装坏,则进行传统的接舷战法,以船舷靠近敌船舷后,水手和士兵跳上敌军船只进行白刃格斗杀伤对方,或俘获敌船。在江河中水浅大船不易航行,则发挥己方在操纵熟练程度上的优势,用小型船只围绕敌军船只,用虎蹲炮和火铳远射射击,直至将敌方船只击毁或者投降为止。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哨兵发现郑军后报告揆一,当时荷兰人认为中国人一向很胆小,1个荷兰人可以打过25个中国人,因此揆一命上校队长拔黎尔,率领精锐240人,驾船急至北汕尾岛截击。又命令队长英尔洛尔普,率荷兵200人,驾炮舰,从三鲲身入台江,迎击郑军之主力舰队。


陆战方面,宣毅前镇督统陈泽所部1000人对战荷军240人。荷兰指挥官贝德尔上尉按照莫里斯亲王制定的规范,将240名荷兰人组成2个方阵,每阵10列,每列12人,边前进边放枪。郑军则由黄昭率500人和荷军对抗,包括弓箭手、火枪手、盾牌手,以及极少量铁人军,带有200门连环熕。虽然荷兰人的火器要胜过郑军,而且郑军的火枪手比例已经很低,但郑军的箭雨依然给予荷军极大压力,很快郑军就顶着弹幕扑逼迫荷兰人与他们肉搏。


在战斗中,郑军精锐部队“铁人军”,给与荷兰人以深刻印象,铁人军一般认为组建于1658年,铁人军为精锐的重装步兵,身着数十斤的全身铁甲,挑选严格,士气高昂,是精锐的反骑兵部队《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次年,1659年的镇江大捷中,郑成功的铁人部队首次登场。根据记载,六月二十日,在郑军刚刚登陆立足未稳之际,镇江清军提督管效忠打算趁此先下手为强。不料郑成功早有防备,他抵住清军骑兵部队的进攻。《明季南略·卷十一》中这么描述的:“兵驰骑突前,郑兵严阵当之,屹然不动;俱以团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却三进,郑阵如山;遥见背后黑烟冉冉而起,欲却马再冲,而郑兵疾走如飞,突至马前杀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斫马、一兵砍人;甚锐,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盖铸刀时,用铁匠百人挨递打,成此一刀;故锐特甚。”荷兰揆一的回忆录《被忽略的福摩萨》,他在书里是这么描写铁人军的:“敌人的士兵使用各种各样的武器。一些士兵背上挎着弓和箭;另外一些除了左臂一块盾牌外,右手一把利剑外什么都没有;而许多士兵双手都挥动着令人生畏的战剑,装在半人长的木棍上。每个士兵的上身都穿一件铁甲来护身,就像屋顶的瓦片环环相扣。他们的手臂和大腿是裸露的。”可见,铁人军堪称郑氏的精锐部队。



荷兰人所绘的铁人军



期间,郑军和荷军分别以50尊小型火炮和4门舰炮打击对方,但双方士兵素质都不错,炮击没有对他们造成多大影响。荷兰人后来对铁人军评价非常高,认为他们兼顾了防御力与机动性,火枪无法伤害他们。郑军刀盾手也异常强悍,和荷兰人肉搏丝毫不落下风。杨祥率500人的迂回部队隐蔽前进夹击荷兰侧翼后,荷兰人很快崩溃,郑军遂全线突击,两面夹击荷军,荷军战死160人,损失三分之二,贝德尔上尉被杀。陈泽歼灭荷军百余人,上校队长拔黎尔阵亡,陈泽趁机抢掠了荷军船只。





郑成功登望哨在桅上望见荷军调动状态,即传令高昭、杨祥率、万拱宸等牵制敌军后,列阵围攻东江中之荷兰舰队。荷军贝克德亚号(36门大炮)首先发炮攻击,另有大舰海克妥号率三艘小型战舰从热兰遮堡来援助。一时炮火交飞,硝烟罩海。郑军虽有四十艘船,但都是临时征调且吃水很浅的帆船,每艘只有两门大炮,体型和火力都呈现极大劣势,但主将由陈广、陈冲指挥,利用船只数量优势采用围攻之法,从各个不同方向攻打,其中还有五六艘火船上面装满硫横、焰硝之类的易燃物,冲到荷舰旁引起舰上火药仓爆炸,把赫克托号炸得沉入海底。其他几艘荷舰则拉开一定距离炮击并配以穿行运动的战术。郑军奋力追赶,钩住斯.格拉弗兰号,展开接舷战,但最终被挣脱而去。此次台江海战,郑军击毁战船1艘、击伤两艘,掌握了制海权。最精良的赫克托号沉没,大大打击了荷军士气,荷军一路败退入普罗文查堡。





2.普罗文查堡战斗

四月初一中午郑军登陆,郑军此时缺乏重炮和粮食,因此对热兰遮堡的攻击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在霰弹打击下损失惨重,因此郑军只能占领近郊要隘,台湾民众夹道欢迎郑军。何斌献计夺取荷人仓库及水源地,郑成功于是命令围困普罗文查堡,一面令户官都事杨英持令箭,委同杨戎政等,分兵封锁街道隘口,收其粮食,一共获取粟六千石、糖两千石,分发各镇食用。揆一见郑军围攻普罗文查堡,一方面命人前往巴达维亚求救,一方面屠杀了热兰遮堡城内五百余华人。


普罗文查堡周围45丈,高3丈6尺,城墙上有4座炮楼,守将为描难实叮,四月初三,郑军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描难实叮的弟弟和弟媳。郑成功对他们讲明利害,令其回城,劝说描难实叮投降。接着,又派部将杨朝栋和翻译吴迈、李仲前往劝降,表示绝对不会加害他们,并允许荷兰人带走自己的财产。四月初四,赤嵌城的水源被台湾人民切断。描难实叮见援兵无望,孤城难守,不得不挂白旗投降。郑成功命令将领招降揆一。经过几次缺粮事件后,郑成功就主要把精力放在收集粮食上了。



3.缺粮下的自救

5月2日,郑军第二梯队6000人在黄安等将领的率领下,乘船20艘抵达台湾。开始郑成功把台湾分为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杨朝栋为府尹,庄文烈、祝敬为知县,然后号召部下开垦荒田,之后又在金门、厦门迁入一万多人参与屯田,到六月底,郑成功派左先锋、援剿后镇、后冲镇、智武镇、英兵镇、虎卫右镇约一万二千人左右前往北路今台南、嘉义、彰化、新竹一代屯田;中冲镇、义武镇、左冲镇、前冲镇、游兵镇等约六千人前往南路今高雄一带屯田,两路屯田士兵携带耕牛一千多头,参与屯田的士兵也达到了近一万八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郑军仍缺粮严重,“粮米不接,官兵日只二餐,多有病没,兵也嗷嗷”。士兵们在吃光番薯后甚至拿木屑充饥。在这种情况下,去南路屯田的六千名士兵又回来求粮,路上因为饿死、病死和逃散造成的减员,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而北路屯田的一万两千名士兵也陆续不断的逃回。郑军还跟当地土著发生冲突,阵亡一名将领,但最终平定大肚番之乱,取得了屯田的成功。





4.最后的决战

此时荷军援军也到了,公历8月12日,巴达维亚派出由考乌率领的725名士兵和11艘大军舰以及一些小船,考乌胆怯畏战,不敢接应热兰遮堡守军。直到12月考乌败退,双方进行了多次较量。热兰遮堡的荷军并未绝望,在公历8月15日,分海陆进攻郑军,但均遭遇惨败,海军损失了1个艇长,1个尉官,1个护旗军曹和128名士兵,另有数目不详的人负伤,其余舰船逃往巴达维亚。但他们并未绝望,还曾进攻12艘郑军帆船及岸上的炮垒,由于水浅和逆风,以及郑军有着更优越的航行技巧,实力占优的荷兰舰队惨败,损失300多人,郑军只损失了不到百人。台江海战后双方陷入了长期的对峙。10月10日,荷兰军“安克汶号”前往澎湖列岛劫掠食物,90名荷兰人被30多名郑军伏击击败,有36人被杀或者俘获,这次以少胜多再次证明郑军的战斗力。


虽然清朝方面曾和荷军联络夹击郑成功,但此时荷军已经陷入缺粮少弹,疾病流行的地步。考乌曾收揆一派遣袭击厦门,但中途逃跑回到了巴达维亚,不少荷军士兵也偷偷投奔郑军。在解决了外援后,郑成功决定对热兰遮堡发动最后攻击。


热兰遮城是台湾较为难以攻克的地方,据乾隆《重修台湾府志》记载,城周长 227.6丈,高3丈多,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调灰垒砖,坚埒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数十尊。荷军炮火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周围每条通道。城内荷军尚有870人,凭城堡继续顽抗。但是此时已经成为孤城,由于信风原因,6个月之后才能前往巴达维亚,然后再等6个月获得援助。





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修建了三座炮台打击热兰遮堡外围的乌特勒支堡,由于早在1661年12月16日,一个叫汉斯·哲根·拉迪斯的军官投靠,带来了3个好消息:


1、城内守军已经失去作战信心,士气动摇严重;2、城内守军的有生力量和物资储存损失不少;3、据他估计城内有作战力量的士兵不超过400人。并献出工程策略,要改围困为强攻,给城内最致命的一击,还指引郑成功攻破乌特利支堡。28门大炮在7小时内发射了2500发炮弹,其中1700发击中乌特勒支堡,当天就占领了该堡并以此炮击热兰遮城,并派遣李仲劝降揆一,以保全荷军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允诺放其生路,否则悔之晚矣。荷兰人考虑到九个月的战斗,荷军死伤1600人,弹尽粮绝,疾病流行,经过六天会谈,2月21日,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最后由揆一率领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台湾。





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撤走的日期大约是2月10日时人沈光文正在台湾,对郑成功率领的中国军队光复台湾兴奋不已,赋诗云:“郑王忠勇义旗兴,水陆雄师震海瀛。炮垒巍峨横夕照,东溟夷丑痴无声”。


但他攻取台湾的目的很少有人提起:作为恢复明朝的后方基地,同样只有他的对手康熙皇帝明白他:四镇多异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二百多年后,章太炎提到了他:愿吾闽人,无望郑成功。



四、战役得失

郑成功出于恢复明朝的动机,在遭遇大败的情况下做了精心筹备和战术指挥,这一切都显示他长于海战而拙于陆战的实况,但瑕不掩瑜,他仍是一位杰出统帅。


攻台之所以能成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的情报支持

郑成功有三组情报来源:第一,其父郑芝龙旧部,如郭怀一和何斌等,郭怀一是郑芝龙安排在台湾屯垦的负责人,目睹荷兰人暴虐才掀起了大起义。第二,郑成功建立了山海十大商行,山路五商为位于杭州之金、木、水、火、土五间商号。海路五商则指位于厦门之仁、义、礼、智、信、五家商行,以此为基础组建情报网。第三,主动派遣间谍如何斌等,何斌逃奔郑成功,提供荷军兵力部署、航道、地图等各方面情报,,还在金门制作了台湾地理模型及普罗文查堡与港道沙盘,又在鹿耳门指出涨潮时期可以通过,并精心选择登陆地避开炮台,还在陆地战斗中给予了郑军极大的帮助,这就更不用说了。


第二,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欺骗

三入长江失败后,郑军虽然打败了达素率领的清军,但是就全国而言,明清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形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西南永历朝廷一蹶不振,郑军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为了继续同清廷抗衡,郑成功很自然地把注意的焦点转向了台湾。若不攻取台湾,抗清事业在清朝的海禁政策下必然会更早地失败。当时大部分福建籍将领和明朝文官等也都不赞同攻打台湾,前者代表宣毅后镇吴豪和大将黄廷提出台湾气候、荷军战斗力等不利因素,后者代表张煌言认为当务之急是抗清而不是远离抗清前线,遇到困难时郑成功越挫越勇,这就体现他本人目光远大、性格坚定果敢在攻台中的作用。


选择的时机也很巧妙,郑成功出发前已经大败达素,2月顺治帝病死,清朝处于国丧期间不会动兵。在1660年台湾疯传郑军攻台消息时,对荷兰人进行了战略欺骗,表明自己不会攻打台湾,只想打败清军。还听过日本人表明自己的行动并无目的,麻痹了荷军援军,让他们回到了巴达维亚,当时荷兰在远东的中心巴达维亚和台湾之间联系不便,全靠信风往来,而南风是5月开始,这就给了他3个月的攻台窗口。郑成功的情报人员报告了巴达维亚方面对郑成功攻台消息不以为然,荷兰援军舰队已经回到巴达维亚,再来是六个月以后的事情了,促使他放心大胆地攻取台湾。





第三,正确的战役指挥和重视后勤保障

渡海登陆前,郑成功就对台湾的敌情、天气、地形、水道、潮汐、民情等进行了分析,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出发之后,先攻取澎湖,就有了占领台湾的跳板,保障了后勤。恰好在四月初一到达鹿耳门水道,恰逢涨潮通过北水道这一危险地区,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如选择南水道,就要面临荷军普罗文查堡和热兰遮堡的火力攻击,还有港湾内舰队三方的打击。郑成功选择了正确的航线和登陆场,避免造成惨重损失,影响后续战斗。选择的登陆场则一方面打乱了荷军部署,也切断了荷军内部联系。海战则基本消灭了台湾荷军舰队和巴达维亚援军,陷荷军陆军于孤立境地,只能困守孤城。


出兵之前,郑成功就储备了大量军事物资,在战事陷于僵持局面的时候,采用屯田、夺取荷军粮仓、征集粮食等多种手段,不仅保障了自己,也有力地打击了荷军。厦门到台湾不过两日路程,出发之前他就操练水师、整修战船、寻找向导,还想方设法筹集了二百万石左右的粮食,又让何斌在台湾购粮。经过一年多准备后,他才扬帆起航收复台湾。陷入僵持阶段后,他又及时将目标转向荷军粮仓,夺取了敌人大批粮食以为己用。但不得不说郑成功仍有考虑不足的地方,如七八月份台风肆虐的时候,就因为厦门运粮不及时导致郑军士兵陷于饥饿的状态。


第四,强大的政治攻心

攻台之战中,郑成功面临欧式棱堡,采取了围困、攻心、炮轰等多种手段。一方面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一方面允诺荷兰人投降就可以保全生命财产,否则后悔无及。在守军守卫艰难的情况下,利用被俘的描难实叮的亲人劝降荷军,进一步动摇了荷军军心。不少荷军下层军官和士兵投降郑成功,有一个还在攻破热兰遮堡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劳。


不仅如此,郑成功还对普通台湾人采取攻心战术,在台汉族移民不少就是郑芝龙组织来台,对郑家人心怀感激,又被荷兰人压迫而痛恨他们。郑成功登陆前派人招抚汉族移民,导致他们在郑军登陆时来了几千人帮助郑军在不到2小时内登陆。又有25000青壮年帮忙隔断热兰遮堡和普罗文查堡之间的联系,还有将近三万人帮忙搜剿荷军残部、提供粮食等。对高山族人民,郑成功采取团结说服工作,很多村社来降,郑成功都给予款待,郑成功去视察时,路两旁土著都箪食壶浆迎接他,郑成功赐以烟、酒、布、铁器等,高山族深受感动。还维护土著民众利益,禁止圈占他们土地,惩罚了宣毅后镇吴豪和用小斗换大斗的杨朝栋等人,效果很不错,很多高山族民众都帮助郑军,荷兰人感叹无论到哪里都难逃虎口。


此次攻台之战,郑成功虽然达到目标,但不久后就病逝,没能完成他恢复明室的夙愿,但他仍不失为一个大豪杰、真英雄。我想,我们需要不是黄梧、孙之獬这样的无耻小人,更不是将个人恩怨富贵放在国家利益上反过来助纣为虐的孙可望、何腾蛟,而更多是郑成功这样,面对泰山压顶而来的灾难也不改本心,坚持斗争到底直到最后一刻的的英雄人物。




(本文转自芝兰学社)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