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疫情期间如何忍住不打孩子?(疫情期间怎么打孩子)

jellybean 2024-04-19 06:16:13 综合其他 196 ℃ 0 评论

上海已经封控一个多月,一家老小困在家里,大人忙于团购抢菜,难免心情焦躁。有多少孩子曾被虎妈虎爸咆哮?甚至有多少孩子挨过巴掌?真实数据无从统计,学校老师们隔着屏幕也爱莫能助,只有各小区的邻居们,在抢菜的间隙,能清楚听到每天有多少孩子在家长过于严厉的管教中痛哭流涕。

疫情期间如何忍住不打孩子?(疫情期间怎么打孩子)

打孩子绝对是副作用最大的管教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如何控制情绪,除了不打孩子,也不该践踏孩子的尊严。这一代因疫情反复,缺少朋辈社交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体贴和尊重。

管教孩子的正确方式到底是什么?

#01

如何“正确”地体罚孩子?

两年前,和孩儿们畅游杭州西湖畔的岳庙,大影壁上书写岳母家训“尽忠报国”,岳庙礼品商店里放在最当眼处的商品竟然是岳母当年惩戒好大儿所用的同款戒尺。戒尺由油光可鉴的整根毛竹劈制,竹面烙上了岳母家训,看起来坚韧又有弹性,抽小腿,打手板,肯定不留毛刺。搞笑作状要掏钱入手一把戒尺,孩儿们慌了神,好说歹说,按住了冲动的老母亲。

曾有一位作为野生教育专家的老前辈告诉我,惩戒孩子时,切忌只顾宣泄自己的怒气,切不可口不择言乱骂,操起衣架、鸡毛掸子乱打。用慈母的柔软手掌,抽打孩子们尊贵的小脸蛋,更是大忌。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将随着侮辱性爆表的大耳刮子而烟消云散,损失之大用尽余生也难以弥补。在惩戒前,要先说明理由,定好爱的教育基调,罚站、罚抄、禁足,甚至用戒尺打手板都是可以的。

老前辈的中心思想就是惩戒孩童是为了他们走当行的道,真心接受父母教诲受益终生,惩戒并不是为了宣泄父母的怒气,更不是通过侮辱孩子尊严来达到教育目的。我家两个娃尚幼时,每每犯错,都是责令罚站。指定客厅地板上的某块瓷砖为圈禁范围,罚站思过十来分钟,就可以开口,将自己的错处和冤屈说说清楚。明白错处后,清唱一首歌,娱乐全家后,就可以解禁,家长和孩儿双方都不许再留怒气。

这一从尊重孩子为出发点,自创的惩罚方式,竟然和美国流行的time-out管教方法不谋而合。在孩子有错误行为时,让他们远离奖励、关注和有趣的活动,例如坐在一张椅子上不许离开,或者呆在家中的一个安全的区域。使用计时器让孩子清楚整个惩罚的时长,不至于让孩子因感到被遗弃而绝望。

当然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罚,还是骂,甚至是唠叨啰嗦,都必须得慎之又慎,这完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前赴后继的家长和教育专家们研究探索。

#02

己所不欲,勿施于孩子

作为教育类自媒体的撰稿人,其实我从不迷信在公号文章中,在视频里侃侃而谈的教育专家们,通常都是抱着平等交流学习的心态,认真聆听,在理论上汲取一些营养,结合自身情况作为参考,但却不会轻易奉为圭臬。

据我片面观察,不少常为各大场合座上宾的教育专家自身家庭教育,也常常是一地鸡毛,不足为外人道的。

多年前曾关注过的一位家庭教育自媒体作家,在文章中自鸣得意地讲述因为年仅6岁女儿未能如期完成学习任务,便被单独撇在家中,靠自己煮热水,泡即食面果腹。夫妇二人带着两个比较年长的孩子,不管不顾,出发去另一个城市过夜游玩。两个侥幸获得游乐机会的大孩子,领悟到了杀鸡儆猴的深意,连连承诺将来学习绝对不敢再拖拉。

当年,网友们的眼镜跌碎一地,纷纷谴责这种涉嫌遗弃儿童,疏忽照顾的行为。当然,该作家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检讨道歉终局。大概在孩子教育方面,这位作家在热心网友们的当头棒喝中,得到了进步和提升,会时时引以为戒。

近日,还有一个视频也让人恨得牙痒痒。视频的背景是一处杂乱的院落,看得出家境贫寒,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女孩,大约10岁出头的样子,坐在一张椅子上痛哭。她的妈妈以几百元的价格,将她那头乌黑油亮的及腰长发卖掉了。剃头师傅拿着一把给老头子刮胡茬的剃刀,贴着头皮一束一束一束地把头发裁了下来。最后小女孩的脑袋变得像刚收割过得稻田,只留下一茬一茬难看的寸头短发。

看到其他虐待儿童的视频,通常都气得想报警。但这种不尊重孩子意愿,以家境贫寒为理由,甚至还为了流量拍摄全过程,在网络上散播的行为,尽管不违反法律,却同样让人愤怒。

这位妈妈大可以用拍视频的这点时间,去打工挣钱,负起成年人该负的责任。如果实在想卖秀发牟利,大可以自己蓄发保养,何必践踏小女孩的尊严。己所不欲,勿施于孩子。如果没有任何治愈消解的渠道,可以料想,就算这个女孩长大后,过上锦衣玉食的光鲜日子,能够在五星级养发店里护理头发,也抹不去幼年被最亲的家人掠去秀发的阴影。

小说《小妇人》的女主角乔曾经为了重伤的爸爸,瞒着家里人,跑去卖掉一头心爱的如云卷发,筹措妈妈去探望照料的路费。刘耕宏的儿子为了帮助患癌落发的病童,不顾路人异样目光,自愿蓄了一头长发,用于给病童制作假发。同样是落发,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却有着迥异的作用。

#03

何曾见贾母责骂外孙女黛玉?

少时读《红楼梦》,关注的情节是宝黛爱情,考试答卷上写的则是此书讲述没落贵族家庭的悲剧,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内核。现成为老母亲,再读红楼,却能看出一些育儿门道,封建大家族教育孩子的传统规矩。

虽有诸多为现代人唾弃的情节,例如贾珍让仆人大口啐偷闲乘凉的贾蓉;贾政大板子暴打,和敌对王爷抢戏子,追星无底线的贾宝玉……但贾家对待女孩子们的态度,实在可圈可点。

△《红楼梦》剧照(1987年版)

就算是小妾所生的迎春、探春,都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居所衣食,供书教学,琴棋书画,都和最受宠的长孙宝玉区别不大,甚至还少了些严苛管教,多了体贴宽容。婚后被家暴的迎春回到娘家,只说还想回大观园里住几天,回味一下住在叔婶家中,养在祖母膝下的“心净日子”。

林黛玉的一张“巧嘴”,说不得也是宠爱她的外祖母自幼溺爱所纵出来的,就算寄人篱下,偶尔抑郁症发作,写写《葬花吟》之类的歌词,但也不妨碍她个性的自由发展。黛玉除了体育成绩不好,日夜颠倒爱睡懒觉,作为贵族小姐,也是出落得无可挑剔——诗词歌赋音律书法针黹,都学有所成,甚至超过天天上学堂,跟随名师学习的表哥宝玉。

通篇读下来,何曾见贾母责罚黛玉,以及其他嫡亲孙女?孩子们在体面的教养中成长,并不耽误惜春成为闺中画家,探春成为管家好手,黛玉诗词小有所成,迎春也是个斯文内敛的好姑娘。

也许终身治愈心灵的良药,就藏在没有过于严厉的责罚,当然更没有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的身体施暴和精神施暴,被宠爱、被尊重、被关怀的体面童年中。

#写在最后:外婆给我的育儿启示

凌晨写稿的半明半暗间,想起了我已逝的外婆。

小时候和她相处的时间很短暂,她对待我的方式,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传闻年轻时,如同县城街巷市井里,千万谋生艰难的寻常妇女一样,外婆打骂孩子是家常便饭。外婆年少时是富庶人家的掌上明珠,自小娇惯,讲究吃喝。但在青年的饥荒年代,却拼尽全力,靠着一台缝纫机,通宵达旦替人缝制衣裳,筹措衣食,养育了八个孩子(我的舅父姨妈们)。在拮据中,八个孩子都完成了高中以上学业,长大后虽不是达官显贵,或者亿万富豪,但无一夭折,无一作奸犯科,全都勤勤恳恳,自力更生,奉养父母,也算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育儿成就。

由于外公外婆家位于粤东小县城,最顶级的学位片区,附近有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所以曾有短暂时间,住在外婆家中。年纪小主意大的我,极讨厌县城机关幼儿园刻板可笑的纪律——大清早要在操场跳滑稽集体舞“我是一朵小红花”,必须排队洗手上厕所,中午不想睡还必须睡午觉,放学还要排队点人数……总而言之,当年幼小的我死活不愿意继续上幼儿园大班,只好提前去小学读学前班,自诩多才地开始学识字、算术。

学前班作为编外,并没能在教学楼里上课,学前班的教室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大瓦房,红砖乌瓦木头房梁,地板泥泞,屋顶漏雨。据说过去曾充当逝世老师的灵堂,其中有一位自缢身亡的女老师曾停灵于此多日,此后坊间便有了各种捕风捉影的传闻。

这种不平常的教室甚合我意,这是小镇里氛围最神秘的所在。但同桌的小男孩让我很不满意,脏兮兮,哭唧唧,还常挂着鼻涕。在一个湿答答下雨,不能外出戏耍的课间,这位同桌不知何故惹火了我,暴怒之下,我操起铁皮笔盒,砸到他瘌痢头般的脑壳上。额头破皮,同桌顿时大哭。老师像抓小鸡一样,把我提溜到讲台上罚站,让我不许回家吃午饭。

同学们都四散回家了,我一个人站在凄风冷雨的破屋子里,那种恐惧、后悔、无助的感觉,隔着三四十年时光,依然记得。在又冷又饿的当儿,矮小的外婆打着伞出现在门口,她向我问清缘由后,就拉着我,直奔老师办公室,和老师说:“孩子有错,您可以随便罚,但不能让她饿肚子呀。孙女我现在就带走啦,家里饭菜都凉了。”外婆以不容置疑的气势,带走了犯错罚站的孙女。

△家乡的老屋(作者供图)

转眼上了一年级,仍然是调皮捣蛋。因为体育课上胡闹,被班主任勒令站在大太阳底下罚站,体质娇柔的在下,当然是心生怨怼。回家后,向外婆抱怨,阳光猛烈,现在脑袋发晕,皮肤生疼。外婆听了很生气,但当年不时兴暗搓搓去上级部门投诉,告黑状的,有意见都要当面锣对面鼓说清楚。外婆带着我,出发去找班主任家里讲理,在小巷口偶遇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远房大姨,耿直大姨撂下手里的大扫把,加入讨伐班主任的大队伍。因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外婆和大姨还在水果摊买了几个苹果。

一行人到了老师家里,还没落座,大姨先发难,外婆接着自由发挥,大意就是老师不可以体罚学生,我家孙女如今身心受创。和善的班主任很有风度,一直笑眯眯的,耐心地听嗓门大的外婆和大姨提意见。最后修养很好的班主任沈老师,画风突变,来了一通对我如沐春风的赞扬,让外婆和大姨不得不客气了起来。最后沈老师还把我们老中小三人送到院子外,双方点头哈腰,礼貌告别,体罚之争一笔带过。当然,事后外婆遭到我妈妈严厉批评——带着小孩,去老师家里踩场子实在太嚣张。

上完一年级,便举家迁来深圳,成为了大城市里的乡下妹。不少同学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学校老师讲流利普通话,不再是隔壁巷子只有客家话流利的邻居。而且再也没有了外婆庇护,因顽劣不知悔改,着实在学校里吃过一些苦头。但永远站在我这边的外婆,以及那第一个真心欣赏我的沈老师,成为了童年的温暖记忆。

曾经爱胡闹的小孩子,渐渐变得沉稳靠谱起来。长大后,偶遇家乡的小学同学,他告诉我,我写给沈老师的每一封信,她都会在班里朗读给同学们听。

一直到现在年过不惑,幼时因外婆以及其他长辈珍爱、尊重、体恤的态度,而养成的那一点点自信和自尊,竟然还在发光发热。中年人的生活再狼狈,还是视自家为公主,甚至矫枉过正,自觉是女王,就算正拿着刷子清洗马桶,抠地漏里卡住的头发,脑子里仍有诗和远方。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