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汉尼拔和拿破仑的相似性,除了爱爬山跑得快外,还有对阵型的开发

jellybean 2024-04-19 06:41:55 综合其他 147 ℃ 0 评论

在欧洲有一个靴子一样的国家叫意大利,是北约和欧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的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战时意呆为了拖垮德国用尽了各种骚操作,硬生生把马尔蒂尼演成了达尼漏,然而几十年过去,当德国国防军的奶油味越来越重时,意大利却把自己练成了区域军事强国,其海军更是地中海国家中实力仅次于法国的存在。

意大利海军现役约3万人,目前编配各型舰船63艘、各型飞机70架,包括3艘两栖运输舰、8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6艘潜艇,更有两艘航母加富尔号、加里波第号撑起了舰队脊梁,什么,你问为啥不造第三艘,先不说有没有这个钱,你没看这两艘航母就用完近代意大利两大人杰的名字了,再造第三艘那难道用墨索里尼的名字命名吗?意军账面实力出彩,但实战表现究竟是钢筋混凝土还是意式通心粉,谁也不知道。

汉尼拔和拿破仑的相似性,除了爱爬山跑得快外,还有对阵型的开发

意大利海军航母加富尔号

有鉴于意大利的历史表现,这种看低也是情有可原。自西罗马帝国的皇冠从罗慕洛斯头上摘下后,意大利就陷入了长期分裂的状态,拿破仑百战军神,意大利奥地利就是他刷的最多的经验包,甚至有吃饭睡觉打意奥的说法。

然而早在意大利火力全开,四处扩张的罗马时代,意大利也遇到了最难缠的对手——汉尼拔。在阿尔卑斯登山爱好者排名中,他名列第一,和他竞争的还有凯撒、拿破仑。欧洲公认的四大军神,除了亚历山大没有爬过阿尔卑斯山,其他三个都出自这份榜单。可见阿尔卑斯不只是牙齿的腐蚀物,还是名将的验金石。

欧洲四大军神从左至右依次为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凯撒、拿破仑

一直以来直布罗陀狭窄的水道使得西班牙成为了非洲势力进入欧洲大陆的第一站,骑骆驼耍圆月弯刀的阿拉伯人这样做了,而地中海最初的霸主迦太基也是如此。那个时候迦太基连续丢失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为了弥补损失地中海最大的三个岛屿所造成的伤害,迦太基人决定在伊比利亚半岛另辟新天,最初在西班牙经营的将军是米尔卡尔,而他的儿子就是那个军事天才汉尼拔。

公元前218年前的地中海形势

由于米尔卡尔的去世,汉尼拔成为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领袖,在他24岁的时候,汉尼拔雄心勃勃的制定了从陆地突袭罗马的计划。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的4万大军越过埃布罗河,躲过了高卢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当他站在阿尔卑斯险峻的山道前时,这场实际上由汉尼拔挑战庞然大物罗马为主线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就已经开始了。

一边是坐拥意大利和高卢的罗马,一边是连连丧失地中海岛屿的迦太基,汉尼拔的对手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而他的军队在翻越雪山之后仅剩下3.4万人,更尴尬的是迦太基海权尽失,本土的援助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战争一开始的走向朝着汉尼拔期待的方向发展。在波河谷地,汉尼拔军队击败了罗马守卫部队交出了低消。随后他迅速切入到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的军队和罗马中间的位置,在特拉西美诺湖畔,罗马正规军团遭遇了汉尼拔的骑兵和象兵伏击后瞬间崩溃,弗拉米尼乌斯战死。

旗开得胜之后,汉尼拔训练了新招募的高卢士兵,这些新补充的兵源为汉尼拔寻求战略决战提供了信心。罗马方面新编的8万大军也加入了南意大利的战场,坎尼之战前双方的实力对比是罗马步兵素质更优秀,他们手握2.5万骑兵,5.5万重步兵,而汉尼拔拥有更好的骑兵,1万骑兵,3.2万重步兵,就是他压箱底的货。此外双方轻步兵战力相差不多。面对巨大的差距汉尼拔用一个神操作一举扭转了战局。

罗马方面重步兵按照常规套路布置在了中军,左右两翼则是骑兵。而汉尼拔则一反常规,他抽调了核心步兵力量——来自非洲的步兵军团并将其分成两队,每队6000人在最外侧列阵,当迦太基骑兵击退了罗马骑兵后就绕到了罗马中军5.5万人组成重步兵方阵背面,这个时候罗马中军前有迦太基重步兵正面,后有士气高昂的迦太基骑兵,唯一的突破方向就是战场两侧,然而此时汉尼拔列阵时埋下的伏笔发挥了作用——两侧的非洲步兵开始向前突击,清扫战场,被团团围住的罗马重步兵虽然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由于没有拉扯开战线,大量中军难以第一时间加入战斗,接触面的力量其实很有限。激战一夜后罗马再次全军覆没,执政官瓦罗本战死,战场上被缴获的罗马骑兵专属的金戒指数不胜数。

坎尼之战双方阵型

在战争中,阵型是最为重要的存在之一,汉尼拔就是分析了敌我势力的优劣才能敏锐的发现通过机动拉长战线,敌军侧翼进行打击是获得胜利的秘诀。

坎尼之战的意义是重大的,汉尼拔的辉煌胜利使得意大利南部城邦纷纷投靠迦太基,其中阿基米德所在的叙拉古投诚显得尤为重要——它使得汉尼拔获得迦太基本土支援成为了可能,巴尔干半岛上的马其顿也接见了汉尼拔的使者答应了他联合对付罗马的建议。更关键的是通往罗马的道路彻底暴露在了他眼前。

然而即使如此,汉尼拔的马蹄也没能成功踏入罗马城,攻城器械的缺失,绝对兵力的匮乏使得其在冷兵器时代面对罗马这种重型防御工事很难有好的办法,而缓过神来的罗马就好像二战时的苏联,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被投入战场,由奴隶和孩子组成的军队对南意大利的叛变者进行了征讨,其中就包括了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

伟大的学者阿基米德为了保卫祖国,接连发明了投石机、起重机并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然而面对马塞拉斯不断补充的军队,给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的阿基米德最终也没能获得挽救祖国命运的支点。

阿基米德画像

就在罗马给予背叛者教训的时候,早前在波河谷地被击败的汉尼拔一生之敌西庇阿再度被重用,他一如汉尼拔所为,放任其在南意大利打游击,自己反方向杀进了西班牙,在解决了汉尼拔的哥哥以后,在意大利的迦太基人彻底成了一支孤军,不仅没有迦太基本土的援助,甚至连西班牙的援军也成了奢望。

公元前203年,西庇阿像他的对手汉尼拔一样杀入迦太基的非洲本土,两次辉煌的胜利,使得迦太基政府不得不召回已经在意大利转战15年的汉尼拔。

最终的扎马决战仍然是队列组合神操作的体现,千里驰援的汉尼拔军力有限,其料定两翼的骑兵难以匹敌装备精良的罗马骑兵,被击溃的迦太基两翼会像碗被打碎后,碎片向四周散落一般朝外围退散,为了追捕败军,罗马骑兵也会因此分散,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双方的两翼都没有骑兵的保护。

扎马之战双方布阵

于是汉尼拔运用他熟悉的战术,将有限的预备部队投入战斗,并在左右两翼横向展开,希望通过更长的战线形成对罗马中军的包围。但是西庇阿早就吃过这种战法的亏,也对步兵在没有后方援助的阵列做了针对性训练,当他看起迦太基后方漫天尘土,就知道汉尼拔在做什么了。他命令他的中军向左右两侧拉开。于是在骑兵杀得兴起时,两军的后方步兵在前军掩护下为了获得更长的战线包围对方竟然展开了一场生死赛跑,就好像两条贪吃蛇不断并排往前头赶,一旦有机会横在对手前面,就强行拐弯。可惜汉尼拔没等来这样的机会,当迦太基的预备部队到达战术位置,打算一举包围罗马军队时,他们从尘土背后看到了同样列阵待战的罗马军团,内心想必是绝望的。

这场赛跑表面上平分秋色,其实已经奠定了迦太基的败局。当两军在漫长的战线上捉对厮杀时,汉尼拔早已回天乏术。罗马骑兵的消失只是暂时的,当其追赶完迦太基败退的骑兵后,立马投入了对付步兵的战斗,这个时候漫长的战线对已经失去骑兵保护的迦太基步兵无疑是毁灭性打击,汉尼拔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被对方骑兵冲击分割成无数个碎块,最终土崩瓦解。

汉尼拔与罗马之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用无数的骚操作获得了在意大利转战15年的条件。他带着动物园套装让来自非洲的大象翻越了阿尔卑斯雪山,他的军队无论取得多大的战果,也只保留一个战术据点,用作存储物资。他在后方不留一支卫戍部队,不建一个仓栈。他和西班牙及迦太基都没有保持交通联系,只在特拉西美诺之战以后,才经过亚得里亚海和迦太基本土建立了交通联系。他从未获得来自迦太基或者西班牙的一个援兵。

汉尼拔的象兵

而他最神奇的操作无疑是战场上对阵型的理解,这时候的战争已经从野蛮的捉对厮杀发展到了方阵间的较量,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从希腊一直杀向了印度河,而到了罗马时代,方阵进化成了前后两个单位,在上文所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和他的对手又再次将后军一分为二,以分队的形式进行战术调度。可以说是汉尼拔这个闪米特族人的强大促使罗马挖掘了西庇阿、马塞拉斯这样杰出的军事统帅,使得战争中的阵型理论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而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了火药时代,但是初期的枪械精度就好比放假的小学生开始玩起了半条命、CS、绝地求生,一个八倍镜也救不了飘忽不定的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军用滑膛枪对付一个3乘1.8米的长方形目标,在150米的命中率在40%左右,而到了200米,命中率更是低过了25%,这还是老兵在训练时使用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所取得的成绩,可想而知,战场上的紧张心理会使得实战成绩更为低效。除了不高的命中率,射速也是滑膛枪的问题,一般老兵能完成一分钟三发的射击,普鲁士军队号称18世纪欧洲第一陆军所依靠的也是一分钟四发这种射的快的特点。

在射的慢,射不准的前提下,为了让子弹能够达阵得分,步兵阵列开始紧密的站在一起,多列横队既能保证火力又能提供方阵纵深防止突击。这个时代也就是战争史上有名的排队枪毙时代。

改变了这个时代的是一个来自科西嘉岛带着意大利口音的法国人,他的名字在20年间震慑了整个欧陆,他就是阿尔卑斯登山爱好者排名中名列第三的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给自己的皇后加冕

27岁的拿破仑作为意大利军团指挥官时面临的局面异常惨淡,满编10.6万的军团实际可以调动的只有3.8万,炮兵军官出身的科西嘉小子手下的大炮只有20门,部队纪律涣散,偷盗成性,没枪的士兵更是比比皆是。而对手撒丁和奥地利的联军数量则达到了7万之多。他们擅长山地作战,拥有的大炮超过了200门。

面对这种情况,拿破仑是胡萝卜和大棒双管齐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首先整顿了军纪,解散了哗变的部队,并严惩了哗变者。他通过雷厉风行(不合规矩)的手段改善了后勤,有肉有枪有军饷的意大利军团再不是以前哪只乞丐军了。

1796年4月6日,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2000年以后又一个军事领袖自西向东翻越雪山进入了亚平宁半岛,如同汉尼拔高度重视机动一般,拿破仑也将军队的行军效率放在了首位,他的军队不再安营扎寨而是在野外露宿。每个士兵携带4天份的口粮,补给队也只负责运输每个士兵4天份的口粮,就粮于敌是拿破仑的核心思想。如果说后勤的改善有效提高了法军的机动性,使得法军在15天内取得6次大胜,彻底将奥地利势力赶出了北意大利。那么法军后来屡次在波河谷地胖揍奥地利可不只是因为法军的肉罐头和一言不合就开启的暴走模式。

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

真正让法军无往而不利的是法军不再傻傻的排队等枪毙了,在法军团以上的作战单位会采用横纵队混合进攻的阵型,法军的正面是一部分营级单位(大革命时期一个营的编制包括6-10个连,人数在600-1000人左右)组成横队(一个营所有连按三列横队布阵)在前线进攻,同时在第一线的营级部队中抽调游击连队组成散兵群,他们在接战前负责侦查敌情,在接战后负责提供多角度的火力支援。剩余的营级单位则以纵队的形式组成后备梯队,随时跟进突击,所谓纵队就是将所有连横队进行纵向排列。

我们知道横队能够在站定了射击时提供更多的火力和杀伤效果,而纵队则能够使得行军速度加快,便于通过复杂地形和敌方火力网,抢占有利地形,但是超过300米的纵队冲锋在缺乏足够的炮兵支持下,就容易变成草船上的稻草人,被射成筛子。

?而法军的横纵混合攻击序列则回避了这种风险,它会用四面开火的散兵群消磨对方横队的斗志,假若散兵群的效果达到了,第一线的营横队则会用排枪和刺刀击垮对手,假若散兵群的疲惫敌军作用还不明显,第一线的横队就会分散开来组成更多的散兵群,而第二线的纵队则会转化为横队等待最后总攻的机会。这就是拿破仑对于阵型的创造性设计——独步欧陆的散兵群战术。所谓散兵并不是单兵,而是以小队为单位,集火力掩护、侦查联络、精准打击于一体的小规模多人战术单位,如同拿破仑所说:他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他的法典。其实这里他漏掉了一样东西,他的散兵群战术在战后被欧洲各国争相效仿,成为了从排队枪毙的战列步兵向全能的近代步兵过渡的标志,一直到今天现代步兵战术中仍有许多法国散兵群战术的影子。

普法之间的耶拿战役是法军散兵群战术的典型案例,1806年活在过去荣耀本上换句话说即将躺在历史棺材里的普军再次正面接触拿破仑的大军。相比法军以日均行军里程超过40公里的速度,普军日行军24公里的机动性就显然不够看了。在速度之靴的加持下,法军主力先行占据了耶拿的兰格拉芬山。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法国皇帝的神操作,面对普军的侧翼,拿破仑决定迅速集结大军团进行歼灭。由于行军极其迅速,在耶拿附近详细地形图尚未就位的情况下,拿破仑根据自己在当天夜晚的侦查,下达了作战指令,其中充斥着高原、岭上、右方的小径、右侧的村庄等只有地形特征的战略点,各军统帅就是依照这份没有地图参照的作战指示开始执行了耶拿会战。

拂晓时分,法军发起了攻击,周围村庄相继被法军攻陷,由此获得了能够展开大量横队队列的高台空间。普军主帅霍恩洛厄一边向布吕歇尔的军团求援,一边组织对几个村庄的反击,然而当他的骑兵队接近法军前线时,一直乱入的部队却打乱了他的计划。内伊的第六军刚到达耶拿就担心错过战局就不等命令率领先头部队投入了离他最近的高台战场,普军一时措手不及后,就迅速借助兵力优势包围了这波3000人的部队,内伊的大危机似乎近在眼前。连拿破仑都被这支走错片场的部队整出了一张问号脸,但是优秀主帅就是能因地制宜,他迅速让指挥部最后的底牌——仅有的两个骑兵团支援内伊,同时催促拉纳的第五军加强正面的攻势。最终霍恩洛厄的反击被击退,法军与普军在格拉维尔特北侧战线形成对峙。普军毕竟是19世纪射的最快的男人,论横队射击还真没虚过谁,拉纳的第五军被密集的火力暂时击退。

这时候整个耶拿会战最为神奇的操作出现了,遭遇挫折的法军迅速做出改变,横队变成散兵群,借助村庄墙垒、房屋、树林作为掩体开始从四面八方向普军进行射击。霍恩洛厄在第一次夺回村庄的尝试失败以后拒绝了幕僚继续冲锋的建议,而是以横队射击回击法军的散兵群,寄望于布吕歇尔的援军到来。

如果说扎马战役中,汉尼拔与西庇阿进行的是赛跑比赛,那么耶拿战役中拿破仑的法军和霍恩洛厄的普军进行的就是射击比赛,并且还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超过两小时的时间内,两万普军横队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原地不动与在掩体背后的法军散兵群进行了毫无胜算的对射,普军射的再快,打不到法军也是白瞎。而经过了专门战术训练的法军甚至能在普军射程之外进行精准打击,结果自然是普军死伤无数,毕竟狙击手们最爱的就是站立不动的目标。

当法军散兵群对普军的消耗达到极致时,法军左右侧翼开始作为主力军向普军侧后进行战术迂回,而正面则由缪拉的骑兵部队从高台发起冲锋,普军在散兵群的消耗下显然撑不住这种三面夹击的总攻,一溃千里,而霍恩洛厄宁愿让普军排队等死也要苦苦等候的布吕歇尔大军,则用了3个小时急行军不到10公里的龟速在战役行将结束时给拿破仑献上了满就送的大礼包。布吕歇尔的军队不仅行军速度慢的可怕,战场侦查更是严重缺失,法军已经大胜的消息他们全然不知,行军纵队突然遭到法军前锋的突击,仅用时15分钟,法军炮兵和散兵群就解决了大半普军,而后法军的骑兵部队又用了15分钟凭借山呼海啸般的冲锋击垮了普军残余力量。耶拿会战法军的大胜宣告了代表旧战术的线型阵型完败给了拿破仑灵活的散兵群阵型。

纵观汉尼拔和拿破仑的战术思想,他们都高度注重军队的机动性,对于补给辎重他们的态度都是因粮于敌,大会战胜利以后他们都会进行外交攻势寻求战场收益的延伸,当然他们也都喜欢跨越阿尔卑斯山千里迢迢去给意大利一组重拳。但是他们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对士兵排队方式的讲究,无论是汉尼拔将方阵分成前后两部分,再将后军以分队的形式来向左右侧翼展开来包围敌军的阵型,还是拿破仑横纵混合攻击序列的散兵群战术都是对当时旧式阵型的创新,为新形式下的战场提供了更优秀的选择。

“越过山丘,才发现意大利”只是两个军神神操作的皮毛,而对军队阵型的突破性设计才是神操作的内在实质。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