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闪米特人创立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教关系梳理!(六)

jellybean 2024-04-19 04:06:19 综合其他 547 ℃ 0 评论

文章:公众号和头条号同时发布

文章精简后制成的短视频:西瓜、抖音和哔哩哔哩发布

闪米特人创立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教关系梳理!(六)

2019年1月,我创建了我的公众号,两年多的时间内笔耕不辍,最多的时候一周写了十四篇原创文章,现在的更新频率是一周一篇长篇,从无断更,已写了300多万字,内容主要是时事政治、国际关系、历史、文化、宗教、哲学、金融、宏观经济和地产等领域。我在此处已发布的长篇,后续篇章可以去我公众号先睹为快,搜索侃侃乱侃即可。



上一篇已经把古以色列的简史讲述完了,本篇就可以正式进入讲述基督教的创教背景了。


摩西作为现代犹太教的创始人,希伯来人在在摩西的劝说下相信,耶和华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结果以色列的神也就成了他们全民族崇奉的神。



在第二位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国王大卫(公元前1010年 — 公元前970年)的宗教改革之下,犹太教成为了国教。


可好景不长,公元前721年,北国以色列为亚述被征服。南国犹大也在公元前583年被巴比伦所灭亡。



之前都在讲述古以色列国的历史,在其王国兴衰的历史中,犹太教也在逐步发展中,先讲讲《圣经 · 旧约》的构成,准确地讲应该叫《塔纳赫》,而不是旧约圣经,因为犹太人不承认新约圣经是正经的一部分,希伯来圣经还成为了基督教创教的基础,伊斯兰教的教义也是参考了《塔纳赫》而创立的,犹太教不管从哪个层面上讲,都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础,它为后者提供了基础结构,只是后来在历史发展中,信仰基督教的是多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是阿拉伯民族,才依着各民族的特性各自发展。






《圣经》 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则指《旧约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圣经》(《新约全书》)两部分。《塔纳赫》被基督教称为《圣经旧约》


《塔纳赫》实际上是一部有关犹太人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完整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发展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犹太人民广阔的生活画面,详尽地记载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为了解和研究古代犹太人社会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资料。


《塔纳赫》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几乎运用了所有的文学创作形式,如:神话、传说、小说、寓言、戏剧、散文、诗歌、谚语、格言,并独创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为繁花似锦的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在《塔纳赫》中,犹太人被流放的历史,是一再出现的主题。《塔纳赫》的叙述强调每当犹太人背离上帝的诫命,就会惹怒上帝,被一次又一次地从其精神故乡驱赶出去,无家可归。


这一点在我前几篇叙述中有反复强调过,比如摩西虽然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但是最后还是无法活着入迦南这应许之地,我觉得就是因为路途遥远,当时的医疗水平又差,平均寿命短,可是不管在摩西五经还是在《约书亚记》中,都对这些第一代人出埃及的最终死亡给了一个统一的解释,就是触怒了神。反正,每个宗教走的路线都各有不同,宣扬教义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就行了。


塔纳赫》,又称《玛加伯》、《泰纳克》或《希伯来圣经》,为犹太教第一部重要经籍,后来的基督教称之为“希伯来圣经”或“旧约圣经”,但在犹太人来说,Tanakh显然并不是“旧的约”,而是始终如一的。


这里补充一点,旧约这个说法是基督教创立后才说的,他们要把自己和犹太教区别开来,但是耶稣又是以色列人,最初传教的教义其实就是犹太教的教义,又不能完全抹杀他们信奉的唯一神的相关故事,把耶稣受难再复生的这一部分都写成了新的教义,为了和犹太教的教义区别开来,才分成了《旧约》——耶稣诞生前的,和《新约》——耶稣诞生后的两部分。只是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基督是他们的救世主(弥赛亚),他们只认为亚伯拉罕和摩西是他们的先知,只信仰唯一的神耶和华,而且他们不认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这留到后文横向比较三教的时候再详述。


弥赛亚是个圣经词语,与希腊语词基督是一个意思,在希伯来语中最初的意思是受膏者,指的是上帝所选中的人,具有特殊的权力,受膏者是“被委任担当特别职务的人”的意思,是一个头衔或者称号,并不是名字。以色列联合王国的三位国王登基时都进行了膏立仪式,他们就是受膏者。


塔纳赫是希伯来文????的音译,这是三个单词开头字母的缩略字。《塔纳赫》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


1. 《妥拉》(Torah / 希伯来文:?????):意思是教导、训诲,基督徒常常称其为律法书,一套共5卷,普遍称摩西五经,就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2. 《先知书》(Navim / Nevi'im/希伯来文???????):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分上下两部分,记录了曾教导和带领犹太人的先知事迹。之前文章提到过的《约书亚记》、《撒母耳记》都是属于先知书的。


3. 《圣录》(Ketuvim / Kh'tuvim / 希伯来文:???????):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内容主要关于礼拜仪式、诗歌、文学、历史,又称为《哈吉奥格拉法》(Hagiographa)。


整部《塔纳赫》共24卷,所以又称二十四书。而根据这三部分经卷名称的略语,组合了“Tanakh”(塔纳赫)作为典籍总称。


《塔纳赫》正典化不是在一个时期完成,而是自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才写成。最先完成正典化是《妥拉》,约在公元前400年完成。接著是《先知书》,约在公元前250至200完成。《圣录》是最后完成的部分,约是公元前一世纪后半期完成。全套《塔纳赫》正典化是在公元100年左右完成。


公元前60年写成的次经《马加比传》下卷曾记载尼希米的一个图书馆,内藏了大卫的笔记、列王献祭的笔记、及不少列王与先知的典籍。而尼希米生活在大约公元前445 年,所以一般认同《塔纳赫》正典化是在公元前五世记下半叶才开始进行。


虽然《妥拉》正典化的具体完成时间仍存争议,但可肯定的是最迟在公元前四世纪初已完成。原因是约在公元前400年的撒玛利亚人已将《妥拉》视为圣书,并将《妥拉》称为《撒玛利亚五经》。其次,《妥拉》亦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七十士译本》。


直到大约公元前100年,由于当时的犹太教内部有不少以先知或著名犹太历史人物命名的经书 (普遍视为次经或伪经),为避免造成信仰上的混乱,犹太教的拉比在巴勒斯坦西部沿海非利士平原的犹太教中心加姆尼亚举行了一宗教会议,正式确立现时的《塔纳赫》定本。


《塔纳赫》现在是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著作,当中一原因是《塔纳赫》被收纳为基督宗教经籍之一部分。但两者仍存分别,除基督宗教称《塔纳赫》为“旧约”外,《圣录》部分书卷的次序亦略有不同。不过,两者的内容上基本是一样的。


基督新教的旧约圣经全书共三十九卷。天主教(罗马公教,我国叫天主教)的旧约圣经共四十六卷。通常分类为律书,历史书,诗歌和先知书。不管是基督新教还是天主教,他们旧约和《塔纳赫》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分类上不同,才造成了卷数上的差异。


犹太教的历史基本上都理顺了,分裂后的以色列联合王国成了南北两个国家,被他国灭了以后,一直到近代,在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推动下,才背靠美国的大树,得以在巴勒斯坦边上建立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公元前六世纪,没有国家的犹太人只能四处流亡,也是因为他们离开了故土,才把犹太教的教义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






直到出现了一个对于基督教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物——耶稣基督!按照血统来说,耶稣是大卫王的后裔,而这一点,也符合基督教的《旧约》中讲述的。因为其中规定了弥赛亚必从大卫这一脉的后裔中诞生,而耶稣又是其后代中,传道(当时他传的道就是希伯来圣经《塔纳赫》)最得民心的一个,才有了创立新教派的契机。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与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都是以闪米特族语系的语言写成的。旧约中代表“神”的一个字和伊斯兰文中的Allah(“安拉”,就是“神”的意思)同样都源自闪米特语。 谈到基督教时,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基督教虽然也是源自闪米特族文化,但新约则是以希腊文撰写,同时,基督教的教义神学成形时,曾受到希腊与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当然也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


印欧民族乃是多神论者,但闪米特族一开始就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这就是所谓的“一神论”。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闪米特族文化另外一个共同的特色是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他们认为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神在鸿蒙大初时创造了世界,历史从此展开,但终于有一天它会结束,而这一天就是所谓的“最后审判日”,届时神将会对所有生者与死者进行审判。历史扮演的角色乃是这西方三大宗教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他们相信,上帝会干预历史发展的方向,他们甚至认为历史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上帝可以完成他在这世界的旨意。就像他曾经带领亚伯拉罕到“应许之地”一般,他将带领人类通过历史,迈向“最后审判日”。当这一天来临时,世界上所有的邪恶都将被摧毁。由于强调上帝在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闪米特族人数千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历史的纪录,这些历史文献后来成为圣经的核心。


而基督教的《新约》为什么会用希腊文写成?就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了。


《新约》产生的历史背景


A.被掳时期 (公元前586 - 516年)


在公元前七世纪,近东一代的政治产生巨大的变化,当时巴勒斯坦地北部有强国亚述,东部有强国巴比伦,南部有强国埃及。这三大强国为了抢夺巴勒斯坦和犹太地而常在这里开战。以色列就在这些强国之间周弦,时时要进贡必且要附属一方接受保护。


公元前735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国侵占,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有机会组合造反,亚述国王把部份的以色列人移到各国,也把其他国家的人民移进以色列地,导致人种大混杂,合作能力大大减少,从此以色列人就失去了北国的两个支派,剩下南国犹大十个支派独自存在。


公元前583年,南国犹大因为附和埃及,因此受巴比伦侵占。耶路撒冷的城墙在当年被巴比伦王犁为平地,犹大省的人民被掳到巴比伦去。起初犹太人皆是奴掳,有七十年的时间,犹太人只好在异邦之地作亡国奴。稍后巴比伦王对奴掳政策开放,让犹太人稍为自由。


在这段七十年的时间中,我们从诗篇中见到犹太人的心情∶「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我们怎能在外邦地唱和耶的歌呢?」(诗137)。亡国思乡之情激励他们反省和改过,一些新的处境产生∶


1.犹大省的人被掳,在巴比伦痛改前非,不再拜偶像,因此产生了纯粹一神观的犹太教。虽然在亚伯拉罕时期,就崇尚信仰唯一的神,可是在古以色列的历史中,还是有很多国王会信仰其他偶像。


2.国败圣殿亡,人民被迫散居各地。在巴比伦时,会堂(synagogue)成为犹太人的宗教、教育、政治、福利、社交以及司法中心。 (从耶稣和保罗的行综中,可见到各乡村城镇都有犹太人的会堂)。


3.犹太人在巴比伦是讲亚兰文(亚兰文与希伯来文极相似,是希伯来文受巴比伦的闪族语言影晌而产生)。这时候,许多圣经通俗本是用亚兰文写成;如 <他尔谷>(Targums)版本。 (耶稣和门徒交谈是用亚兰文,虽然他也可以用希腊语交谈)。


B.回归时期 (公元前537 - 167年)


波斯人后来攻占巴比伦国,波斯王古列(拉1:1-15)大人大量,绍命一出,连在他之后的王都让犹太人渐渐的回归故土。犹太人感叹说∶"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作梦的人。"(诗126)。犹太人乘此机会,数次组织回国。


1.多次的回归都以犹大支派(Judas) 的人占多数。以后他们就以 <犹太人>(Jews) 自称了。 (到新约时期,巴勒斯坦地的人就被称为犹太人而非以色列人)。


2.北国以色列的京都撒玛利亚城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公元前735年)被亚述掳掠。撒玛利亚人经过长时期的混种而遭犹太人鄙视。犹太人回归后,撒玛利亚人数次自告奋勇要求与犹太人合作建立圣殿却遭拒绝(拉4:1-24)。后来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Mt. Gerazim)另建圣敬拜的殿,也自编一本摩西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与犹太人的玛琐版本(Masoretic text)对抗。 (参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谈话背景)。


3.后来以斯拉与尼希米大量地带领犹太人回归(公元前450-430年),以斯拉校定了律法书,增加了各种条文,树立和巩固祭司制度,文士或律法师的地位也被承认。(以斯拉也被称为犹太教之父)。社会上许多条文礼俗皆是由文士或法利赛人来解释 ,各人要谨守律法。


C.希腊时期 (公元前333 - 63年)


希腊文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在地中海一带兴起,希腊王腓力联盟各希腊地王诸组成希腊国,后来腓力王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雄心壮志,率兵进攻地中海一带国家,一直攻占至印度恒河边为止,统一地中海及中东所有的地方。希腊人大力推崇自己的文化,因此希腊的艺术、文学、思想,深深的影晌了犹太文化。圣经称这为希利尼文化(Hellenistic Culture)时期。


1.希腊文成为了当时的<普通话>。犹太人把整本圣经(旧约加次经)由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就是著名的 《七十士译本 》(Septuagint/LXX) (保罗所用的圣经)。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比较高级的思想,这两个思想深深地影晌了当时的文化,甚至初期教会的神学思想也受它们的影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不只是影晌了初期教会的神学思想,也影晌了整个西方的哲学思想,所以才说哲学是元知识。


3.希腊文化的入侵,使得保守派的犹太人鼓动了 "反希运动"。后有希腊王入侵耶路撒冷,亵渎圣殿。在公元前167年犹太领袖马提亚率领五个儿子 ,第三个儿子名叫马加比(Maccabeus) 和一班游击队起义抗希而建立 马加比王朝。


马加比的后代却建立了哈斯摩年王朝 (Hasmoneans)。当时的王也担任大祭司的职任。(至耶稣时代,许多门徒还希望耶稣可以像马加比一样起义反抗罗马的统治,致使各人对弥赛亚的来临有不同的看法)。


4.这时候有一班激进的保守派犹太教徒不愿与希腊文化妥协而分别出来自称哈西典人 (Hasideans)。法利赛人(Pharisee "分别出来"之意) 是源自这班人。 谷兰人 (死海古卷主人)也与 哈西典人极相似。另一班人,撒都该人(Sadducee),因为是贵族而比较亲希腊,在新约中,我们见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成敌对派)。


D.罗马时期 (公元前63年 - 公元70年)


希腊国在公元前63年被罗马大将庞贝 (Pompey) 所征服,犹太人从此转在罗马铁蹄下苟安渡日。罗马政府并不强迫统一人民的语言,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且透过强大的统治、组织、经济,给人民许多好处,所以时间长了,也就可以慢慢同化异族人了。


1.罗马帝国疆土辽阔,以完善的法律和行政系统统治了地中海一带的国家共五百多年。为了便利交通而建设了很多道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由此时期的建设而来),沿途也屯置乓站以保安全。希腊语仍是普通话,使得学术也相当发达。(这些便利可从使徒行传中见到)。


2.罗马皇帝也准许各地有分封王 (如中国的诸侯) 与巡抚管治。杀人王大希律是犹太地的分封王。他在行将就木之年害怕那 "生来作犹太人之王" 的出现而屠杀犹太全地的婴孩。


施洗约翰指责他们而遭斩首示众(可6:17-29)。因良心作祟,他以为耶稣是复活的施洗约翰(太14:1-2)。后来他联合了犹太地的巡抚彼拉多处死了耶稣。


3.罗马的统治所产生的冲击和便利,使到许多犹太人(称为犹侨)分居各地 (Diaspora),这些犹侨的思想也比较开放,比古以色列国的祖先要更能接受外族文化。


4.民族主义精神仍潜伏在犹太人的血液里,雨水出现了一些热血青年组织了奋锐党(Zealots) 进行颠覆活动。在公元67年,他们带领犹太人与罗马公开对抗而引起国王的愤怒。于公元70年,圣城被罗马大军犁为平地,连退兵也死在死海边。



耶稣出生于公元前4年,出生在具有良好教育的木匠家庭,其祖上是显赫的以色列国君主大卫王。他出生于伯利恒 (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该地区已经被罗马人给统治了,耶稣是三十岁开始传道的,就是因为这个时代背景,所以《新约》才会首先用希腊文撰写,从这一点上,又再一次证明,宗教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历史背景。


根据《圣经新约》记载, 耶稣在三十三岁左右时在总督本丢.彼拉多执政时受难、为了全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并向门徒显现四十天后升天后预言他必要在世界穷尽的审判之日在荣光中降临,建立荣耀的天国,给「善」带来最后的胜利。


新约圣经主张拿撒勒人(生于伯利恒)的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旧约圣经中的许多预言;而犹太教信徒则予以否认,并仍然期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来临。而且基督教还倡导“三位一体”——即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为同一本体,犹太教觉得基督教的这个“三位一体”就是违反了一神教的根本,所以他们对耶稣的身份不认可。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以庆祝耶稣的降生。但在圣诞节这天不是耶稣的生辰,因为《圣经》未有记载耶稣具体生于哪天,同样没提到过有此种节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罗马神话的结果。


复活节(主复活日)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这两个节日都和基督教有着很深的关系,对于西方还有很多非西方却信仰基督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国家的人们来说,这两个节日非常重要,但是时至今日犹太人都是不过这两个节日的。而对犹太教来说,是安息日、赎罪日、逾越节、七七节、帐棚节等,对犹太人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节日。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宗教和哲学影响他们至深,所以写这个主题的文章,可以收获很多历史相关知识,同时能看到更多当初的一些思想,是如何通过宗教影响现代人的,颇为有趣,因此篇幅就越写越长了。


也是这个主题,喜欢的人没有时事政治的人多,可是大家要明白,欧美国家的国家领导人都是教徒,搞清楚这些宗教的传教和发展,也能明白一点西方人的思路。


那我们明天继续讲述,哪怕看得人少了,我依然会坚持写完这个主题。


愿世界更好!愿苦难更少!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