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史上的最疯癫的和尚济公

jellybean 2024-04-19 05:35:30 综合其他 242 ℃ 0 评论

僧一行

一行(673年~727年),佛僧法号名。本名张遂,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武功县,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古都长安华严寺。籍贯为邢州巨鹿(一说魏州昌乐)。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史上的最疯癫的和尚济公

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对中国的疆域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测量,北起北纬五十一度的铁勒回纥部(当时唐朝设置的瀚海都督府,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的喀拉和林附近),南达北纬十七度的多邑。正确计算出了中国各地昼夜不同的准确时间,相当准确地提供了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纠正了中国最古的天文算学著作——《周髀算经》关于子午线“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错误计算公式。主持这次天文大地测量的是一名和尚,僧一行。

据《旧唐书·一行传》记载,一行和尚原籍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境),生于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683),本姓张,名遂。少年家贫,但天资聪慧,记性过人。二十岁在长安,经过几天几夜的潜心研读,就写出论文——《大衍玄图》和《义诀》各一卷,阐释晦涩难懂的《太玄经》,得到著名的藏书家尹崇的奖誉,名声大振,成为京城有名的学者。后来,遭到武三思拉拢,为避祸于嵩阳寺礼普寂为师,落发为僧,得法名一行,时年约二十五岁(708年)。出家之后,他四处游方参学。他只身三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隐名的大德研习数学,后拜悟真律师学习毗尼,并探讨天文。

后接受唐玄宗李隆基的邀请,一行进京整理历法。因为当时观察、计算天文与使用历法都是沿袭古代的旧方法,谬误百出,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 据《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开元十一年(723),一行和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机械制造家)合作,用铜、铁制成测定日月星辰位置和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测候结果,证实了恒星的位置较上古有移动。接着,一行又受诏和梁令瓒等人制造“浑天铜仪”。一行实地测量得到子午线“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论,比公元814年回教王阿尔马蒙的实测子午线要早九十年。

一行还建造天文台,彻夜观察星宿的变化,测出一百五十多颗恒星的准确位置。发现恒星的黄道坐标与古代历法记载有出入,于是提出恒星位置在天体中不断移动的学说,修正了自汉以来沿袭了八百多年的有关二十八星宿位置的论点,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恒星变动的观察注意。

一行指出:“凡日晷之差,冬夏至不同,南北亦异;而先儒一以里数齐之,丧其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古人的“盖天说”。

一行关于《大衍历》的著作,流传至今的已经很少了。唐宋时人,对一行技艺之巧,历算之精,十分敬佩,以致别人的许多有关著作,也用一行的名字刊布。笔者检索史籍,发现用一行名字刊布的著作,竟达三十二种七十五卷之多。其中大部分可断为伪托,但由于多已佚失,目前无法一一详细考定。至于《后魏书》所载《天文志》,则可能是一行的作品,然也散失,无从稽考。

《大衍历》刚完成不久,一行因劳累过度,身染沉疴(李隆基所撰《碑铭》有“吐血忘倦”之语),不幸于开元十五年英年早逝,时仅四十五岁。

济公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又称月引流光。关于济公,很多文学作品对于他的描述都是疯疯癫癫,在《济公传》中有一首四言诗,就说明了这点。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济公,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怀丙

怀丙和尚,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天生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困难重重的工程难题。

赵州洨河上建造了一座石桥,为了使桥梁坚固,工匠在石头里灌了熔化的铁水。但有些贪得蝇头小利的人盗走了石头里的铁,大桥因此倾斜。上千名工匠试图扶正大桥,都无功而返。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河中府(今陕西永济县西)一座浮桥被洪水冲走八尊用于牵引固定的万斤铁牛,许多人出谋划策都不能将铁牛打捞出水。怀丙和尚依靠水的浮力捞铁牛,将铁牛拖到原来的位置。为此,他得到朝廷赏赐的一件只能由三品以上官员才可穿的紫袍。

国际慈善家大峰

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大约生活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事迹已记载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史籍中,是慈善史上有名的大善士,主要慈善事业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这位佛学大师从福建来到广东潮阳,自己募捐筹集资金,在潮阳修建和平桥,含辛茹苦历经十二年,至宣和末南宋初年建成。当地居民感恩戴德,在桥旁建立了“报德堂”以祭祀他。1929年所写的《祖师纪录碑》,详细地记载了这约距今位一千年的慈善大家的生平善事:“宋大峰祖师,闽人,为宣和时高僧……劝喻潮人造桥、修路、施棺、殡殓、救人、赠药、赈灾、恤困等善举,毕生不倦,开化潮人不少……各县遂风起云涌,奉祖师神像,力行善举”。

大峰慈善思想还流传海外,在泰国曼谷也建立了大峰祖师庙,成立有关民间慈善机构,在此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兴办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大峰是一位国际性的慈善家。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