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军事上的高光:汉尼拔(汉尼拔 帅)

jellybean 2024-04-19 06:32:46 综合其他 205 ℃ 0 评论

在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几千年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的人物,他们或许是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军事家、或许是朝堂上治国理政的政治家、或许是留下了传世杰作的艺术家……总之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明星数不胜数,而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讲述一位西方著名的军事家——汉尼拔。

汉尼拔半身雕像

军事上的高光:汉尼拔(汉尼拔 帅)

这里的汉尼拔可不是悬疑电影里的杀人狂魔拔叔。汉尼拔全名汉尼拔·巴卡,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出生于北非古国迦太基,同时又是迦太基名将哈米尔卡·巴卡的儿子。汉尼拔有西方四大军事战略家之一的美称(其他三位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拿破仑),甚至被誉为西方军事战略之父。汉尼拔出生于公元前247年,正是古罗马共和国崛起的时代,也是罗马和迦太基针锋相对的时代。汉尼拔成长于行伍之中,闻名于对罗马的战争之中,甚至一度将罗马共和国逼入绝境之中,但最后却只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在公元前183年的流亡中被罗马逼迫而服毒自尽。汉尼拔一生的荣辱都与第二次布匿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也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前后作为行文结构。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历史背景

“布匿”一称来源于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过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二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的迦太基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罗马平定了意大利各邦的叛乱,基本确立了对亚平宁半岛的统治,国内政局稳定,不断向外扩张并占据了高卢部分地区。迦太基坐落在非洲西北海岸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借助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广泛开展地中海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两国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不久还是盟友关系,但随着双方实力的增长,都成为了彼此实现霸权最大的阻碍。于是双方以墨西拿事件为导火索,在公元前264年-前241年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在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迦太基战败,签订了耻辱的和约,向罗马支付了巨额赔款,并割让了地中海上的一些领土。这样,双方的仇恨种子便种了下来,迦太基就像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后的德国一样,时刻渴望着复仇。汉尼拔的童年就在对罗马的仇恨中度过。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通过西西里岛扩张的道路基本断绝了,而罗马也不守和约,从迦太基手中夺取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并出兵西班牙。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的西地中海格局(来源于:全历史)

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在意识到西班牙的重要战略位置后,于公元前237年出兵伊比利亚半岛,并在随后的九年里初步稳定了迦太基对西班牙的统治。哈米尔卡死后,由汉尼拔的姐夫哈斯德鲁巴继任统帅,并进一步稳定了西班牙乃至迦太基与罗马的紧张形势。而汉尼拔在九岁时就央求与父亲同行前往西班牙,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势不两立的仇人。在姐夫哈斯德鲁巴继任期间,汉尼拔担任了骑兵部队指挥官,积累了丰富的骑兵指挥经验。

公元前221哈斯德鲁巴被刺身亡,汉尼拔接管军队并得到迦太基的正式任命。汉尼拔坚决贯彻父亲和姐夫的经贸策略,此时的西班牙已经能产出丰富的矿产并拥有重要的港口,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使得汉尼拔的军队拥有良好的补给并能够交送部分给迦太基国库,迦太基也逐渐恢复了元气。汉尼拔本人也在行伍中不断得到成长,他善于用兵、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并征服了许多西班牙的部族。此时汉尼拔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称霸西班牙,而是将罗马作为目标。他通过地图认真分析地中海沿岸的各个战略要地,暗中联络反对罗马的城邦和国家,不断壮大反罗马联盟,并拟定了作战计划。

迦太基军队

早在哈思德鲁巴任统帅时期,哈斯德鲁巴就和罗马通过谈判拟定了双方在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而罗马担心汉尼拔实力与声势的不断膨胀,威胁到罗马,于是与迦太基势力范围内的一些西班牙城邦结盟。汉尼拔在取得迦太基政府的支持后果断出兵,对这些城邦进行军事威胁。这时的矛盾焦点还只是关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之争,但汉尼拔在自己亲族巴卡家族的支持下成功将矛盾焦点上升为迦太基和罗马的家仇国恨,这引起了迦太基人的共鸣。随后,迦太基趁机攻占罗马支持的城市萨贡托。对此,罗马向迦太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汉尼拔交付罗马受到处罚。迦太基拒绝了罗马的要求并向其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拉开了帷幕。

第二次布匿战争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具有惯性思维,这一点往往使我们的思想局限起来。当我们查看地中海沿岸的地图时,会发现西北非沿岸至亚平宁半岛的路线可分为海路和陆路:其中,由于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影响,罗马海军的实力完全强于迦太基,这使得海路进军路线成为不可能。而在陆路方面又可分为路线较近的两条,其一为迦太基城至西西里岛再至亚平宁半岛,其二为西班牙进入高卢再从西北部进入亚平宁半岛,但后者将面临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两座天堑以及森林和沼泽,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使在现在看来也难以越过,更别提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公元前三世纪了。

征服者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

于是,罗马将精力放在地中海中部的西西里岛上。可汉尼拔的战略眼光就显现出来,他选择了上述分析中的后者,选择了不可能出现的那一种情况。公元前218年春季,汉尼拔率领90000步兵,12000骑兵以及37头战象秘密出发,目标为罗马北部。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汉尼拔还要面临严峻的军队管理工作,因为统帅一只数量众多、种族众多、语言众多的军队是十分困难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让你当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60个人,你可能觉得工作还好。再假如让你当年级长,管理600个人,你可能觉得有些吃力。再假如你是校长,管理3000个人,工作也许就很难平衡了。再假如你是一个国际学校的校长,你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全球各地,说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文化信仰的3000个人,可能这工作一般人还真完成不了。可汉尼拔成功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了高卢。

罗马此时也得知了汉尼拔进入高卢,尽管难以相信,但罗马还是派出了军队进驻高卢南部并寻找汉尼拔。当时的高卢到处还是沼泽和森林,汉尼拔暂时的方针还是要尽可能避开罗马的军队,让他们找不到自己,于是选择绕道高卢北部并随后强度罗纳河。等到罗马的步兵军团来追赶汉尼拔时,汉尼拔早就进入了阿尔卑斯山。罗马执政官后知后觉,立刻赶回罗马准备迎击从阿尔卑斯山上下来的汉尼拔。而汉尼拔做足了准备,安排盟友帮自己保卫后方,在进军时选择合适的道路,在15天后冲出了阿尔卑斯山区。到这时,汉尼拔只剩下20000步兵,6000骑兵以及部分战象。

刚刚走出山区,汉尼拔收服了当地的部落,又一次解决了军队的补给问题。罗马得知当地部落的叛变,判断是汉尼拔的缘故,于是调回高卢的远征军统帅西庇阿。随后,迦太基和罗马的军队终于在波河附近相见,汉尼拔充分利用骑兵的优势,在击溃罗马为数不多的骑兵后迂回攻击罗马的重装步兵,大败罗马。此后,西庇阿退至特拉比亚河,而北意大利的所有部落在见识到汉尼拔的强大后全部倒向迦太基阵营,汉尼拔的军队也在不断扩充,甚至达到了全盛状态。在随后的特拉比亚河战役中,汉尼拔再次秘密行军并绕至罗马军后方,截获了大量军粮。正面战场上,汉尼拔也用骑兵吸引罗马军队,诱敌深入后全军出击,将罗马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迦太基军队

为了防止汉尼拔直接威胁罗马城,罗马派出两位新上任的两位执政官驻守汉尼拔进军的重要通道。汉尼拔再次展现出开挂般的隐藏能力,率领军队在沼泽中行军四天三夜并越过亚平宁山脉。抵达特拉西梅诺湖后,汉尼拔肆意破坏村庄和农田并丝毫不隐藏自己的进军路线,最后将罗马军团引诱至特拉西梅诺湖北岸的狭窄通道时,借助地形的优势使罗马军团无法展开阵型,最后团灭罗马军团。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攻下罗马的补给中心坎尼,而罗马也再次选举出瓦罗和保卢斯两位执政官并集结了十万大军,发誓要击溃汉尼拔。战前,汉尼拔不断利用骑兵骚扰罗马军团,惹得罗马两位执政官十分愤怒,便率领所有军队和汉尼拔决一死战。这次的罗马军团有很多老兵和精英,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为了避免军队的分散,瓦罗和保卢斯将重装步兵排成密集阵型,以少量骑兵保护侧翼。汉尼拔发现罗马步兵更有纪律性和经验,依靠步兵硬拼难以取胜,便运用倒月牙形阵型,将迦太基的老兵以及精英步兵排在步兵军团的两翼,新兵站在中前方突出的位置,并以精锐骑兵攻击罗马骑兵。起初,罗马的军队占到了不少的便宜并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但随着罗马军队的推进,迦太基两翼精英部队开始向内挤压,罗马重装步兵笨重的长矛便无法发挥出优势。接着,随着精锐骑兵将罗马骑兵全部击溃,这些骑兵再次返回攻击罗马军团的背部。最后,罗马军团在腹背受敌中只有少数人逃跑,几乎全军覆没。根据后世统计,这场战争中罗马四十八位军团司令官阵亡二十九位,前任执政官两位,现任执政官保卢斯战死,八十位元老院议员战死,相当于罗马共和国政府四分一的成员。

坎尼战役后的西地中海格局(来源:全历史)

坎尼战役之后,与罗马结盟的国家纷纷加入迦太基阵营,这其中有马其顿国、锡拉库萨王国等。但罗马的法律以及罗马的法理精神和公民概念仍然在罗马共和国的公民心中屹立不倒,尽管罗马不断在失败之中,可罗马只是被它的盟友抛弃并没有被它的公民抛弃,比起迦太基阵营中随风而倒的大批国家和城邦,罗马强大的国家凝聚力才显示出永久的生命力。汉尼拔进攻罗马城时,受到全体城民的拼死抵抗,而迦太基也因长途跋涉缺乏攻城器械一直无法攻下罗马城,原本对于罗马的死局便进入了僵局。

随后的多年里,尽管罗马无法战胜汉尼拔,但在不断寻找机会攻击曾经反叛的部落和盟国,这使得迦太基在亚平宁半岛的统治力不断下降。尽管汉尼拔在不断的胜利之中,但随后在公元前207年其二弟哈斯德鲁巴·巴卡在战争中阵亡,这给汉尼拔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随后,随着迦太基的盟友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断离开或再次反叛,尤其是马其顿王国与迦太基的谈判破裂,使得汉尼拔的优势已经微乎其为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的西地中海格局(来源;全历史)

公元前203年,实力有所恢复的罗马任命西庇阿为统帅,登陆迦太基本土来牵制汉尼拔。西庇阿贿赂迦太基政府官员,使其强行召回汉尼拔,使得汉尼拔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被迫与士气正盛的西庇阿军团在扎马决战。由于迦太基盟友的背叛,这次罗马获得了骑兵上的优势,而汉尼拔获得了战象的补充。战前,西庇阿将军队分散并呈线列展开,这样便化解了战象的第一波冲锋,随后坎尼战役再次上演,不过双方的身份发生了转换,罗马骑兵在击溃迦太基骑兵之后配合罗马军团击溃了迦太基的步兵军团。

随后迦太基政府立刻投降,而罗马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和约。

战后的汉尼拔

战后的汉尼拔迫于罗马的压力只能低调了一段时间,但随后证明了他同样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基于迦太基政府的腐败,汉尼拔出任行政官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迦太基的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

罗马军团

公元前196年,罗马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为了祖国开始流亡生活,他拜访了迦太基的故乡腓尼基的推罗城,随后成为正在与罗马交战的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的座上宾。起初安条克三世不愿给予汉尼拔任何职位,但在公元前190年随着战况的恶化,安条克三世任命汉尼拔指挥一支军队,但随后也被击败。安条克三世最后向罗马求和并想交出汉尼拔,汉尼拔又只能再次流亡,并投靠了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斯一世。尽管汉尼拔为普鲁西阿斯一世立下战功,但随着罗马的施压,普鲁西阿斯一世还是想将汉尼拔交给罗马。最后,走投无路的汉尼拔服毒自尽,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